用力嘬了兩口。
戶主們大多數都沒見過林雪君,雖聽說過關于林雪君救母牛和牛犢的事兒,但也多有疑慮:
“她除了會幫母牛接產,還能治牲畜們別的病不?”
“是真學過嗎?還是偶然救成的啊?”
“咱們牧民每天也就賺七八個工分或者一個工,獸醫一天都能賺一個整工。我們一個大隊的人養牲畜養草原,辛辛苦苦也就能供一個獸醫衛生員,光能接生可不夠用。”一個工,就是10個工分呢。
“丫頭是不是才16歲?手熟不熟啊?能行嗎?”
“咱們是缺個獸醫衛生員,不能讓俺家丫頭去場部跟獸醫學習嗎?”一位老漢抱胸提議。
“你閨女連字也不認得,去學習了有要領要記,她咋記啊?獸醫老大夫講的東西,她能全記住咋地?”立即有人抗議。
“咱們之前的土獸醫老巴拉,一天也才賺7個工分,他想做大隊正式的獸醫衛生員都沒成,怎么這閨女就能行啊?”
土獸醫巴拉其實就是草原上的老牧民,跟上一輩的獸醫們學到一點皮毛,加上這么多年放牧養牲畜積累到的經驗,能用一些草藥和土法治一些常見的獸病。
雖然不如場部的獸醫,但也挺受牧民們尊重。
現在各個大隊都缺獸醫,呼色赫公社場部那兩個獸醫和不到十個的獸醫衛生員,都還是這兩年才齊備的呢。
缺歸缺,但也不能隨便找個差不多的糊弄。
要是林雪君把位置占了,場部以為他們第七大隊有獸醫衛生員了,就不著急給他們大隊培訓人才了,到時候林雪君要是不得用,那不把他們第七大隊耽誤了嘛。
之前第3大隊來了個紙上談兵的獸醫衛生員,牲畜生啥病都給吃土霉素糖粉。給馬打針找不著馬的靜脈血管,扎了一百多針,馬脖子都扎漏了,針頭都扎成魚鉤了,都沒把藥水打進去。坑得第3大隊好多牲畜耽誤病,后來再找場部的獸醫都來不及。就因為缺鈣,病死了好幾頭牛犢,更不要提產前癱瘓的牛和腸扭轉的馬了,損失的牲畜都可惜了,恨得大隊長拍著大腿流眼淚。
他們可不能赴了第3大隊的后塵。
所以有的人就覺得,寧可再多等兩天,也還是等大隊給他們安排個靠譜的獸醫衛生員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