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在桓水,援軍本定兩日就能到,后來卻又說是被牽絆住了,要第三日才到,結果等第二天入了夜,城門就開了。”李熙沉聲說:“老二……老二忌憚我,雖然想不通他為什么要忌憚我,可他想順勢消減邵家軍的勢力,還想借大滄的手殺我,就算殺不了,也要污掉我的名聲,讓父皇殺我——他是最怕見我回京的,他在對戰大滄時,拿的是頭功。”
玄鵠怔在當場。
卻聽李熙又激動地說:“我明白了,我全都明白了,白天裴懷恩之所以會問我、問我敢不敢殺假的,實則是在試探我,測試我對他的誠意、還有性情,但他其實給了我真的,老二……老二就是真兇!他要讓我倒著查!只要我愿意聽他的話,我就一定能查到真兇!”
玄鵠難以置信地說:“……京都的心眼真多,你家兄弟尤其多。”
半晌又皺眉,說:“可是怎么查?光知道結果有什么用,數算過程就不要了么?”
李熙眼睛亮亮地看著玄鵠,欣喜之色溢于言表。
“這有什么難的,百密總有一疏,養錦衣衛是用來干什么的?”李熙說:“既然已經有了方向,我們就先在明面上配合著裴懷恩,假裝查齊王,不要打草驚蛇,再去暗地里盤查那些和晉王府關系親近的人,無論男女老少,一個都不要放過,全都要細細地問。”
第011章 地道
有了方向之后,從哪查,怎么查,內里全是說法。
李熙為此消停了十來天,足不出戶翻閱各種記錄,最后通過吏部借給他的官員名冊,順藤摸瓜,找出了兵部武庫司郎中黃小嘉。
兵部武庫司,是掌管天下兵籍、武器、武舉及編發、戍軍諸事之處。
兵部武庫司郎中黃小嘉,原為玉山知縣,據說是在四年前,也就是在承乾三十五年入的京,起先只被調進兵部做主事,后來因為攀上了晉王,把自己的一個外甥女弄進晉王府里做妾,由此升的官。
但是這都不重要。
重要的是,黃小嘉是晉王心腹,兩年前的那張通敵奏折,恰是由黃小嘉授意武庫司起草,繼而呈交圣上。
得知此事的李熙欣喜若狂,連夜喊來孟青山,對他說:“孟總旗,勞煩你帶人去黃宅。”
孟青山是被玄鵠從炕上薅起來的,一路哈欠不停,聞言老大不愿意,說:“讓我去拿人,行,可是總得有名目。”
黃小嘉這個人,平日慣是謹小慎微,連點把柄也不露。
沒名目抓人是缺德,孟青山自認正直無私,不想干這缺德事。
半晌,李熙見指使不動他,就把奏折的事全告訴他了,臨了沒忘拱把火,說:“孟總旗,你也是當過兵的人,知道戍邊的辛苦,難道不想抓住真正的奸細?”
孟青山這才變得精神些。
孟青山說:“可以,但不好抓,恐怕會有阻撓。”
李熙聽了就笑,笑得狡黠,說:“怎么會有阻撓?我是讓你去請他,沒讓你去抓他。”
對外只說查到了些齊王府的貓膩,再以復盤案情的名義,帶上禮物,將黃小嘉恭恭敬敬地請過來。
至于真的請過來之后,具體怎么處理,那還不是錦衣衛一句話的事。
李熙這邊話音剛落,孟青山心領神會,整個人頓時更精神了,說:“六殿下,先前沒看出來,您還挺損的。”
李熙笑著看孟青山,說:“不用我多說,你立馬就能聽明白,你也一樣。”
孟青山噎住一下。
孟青山是個灑脫性子,骨子里有幾分俠義在,由于李熙沒在案情細節上對孟青山有隱瞞,孟青山投桃報李,差事辦得還算賣力,得了命令就要走,卻又因為實在太疲憊,在轉身時沒忍住打了個晃,險些一頭磕在門框上。
李熙被嚇到了,連忙跑過來扶他,說:“這幾日又沒多指使你,怎么累成這樣,沒在屋里睡大覺么?”
孟青山擺擺手,說:“睡個屁,幫著修河堤去了。”
李熙說:“怎么?你們錦衣衛還負責這個?”
孟青山就嘆氣,說:“六殿下,您有所不知,負責統領神武營的那個吳統領,乃是我老子爹的連襟,是我姨父,我這是被他抓了壯丁了。”
李熙怔住片刻,說:“穿赤甲的那個神武營?”
孟青山點頭說:“對,就是那些穿赤甲的冤大頭。”
李熙便松了手,眼里幾經明滅,像是忽然想到了什么,輕聲說:“工部那邊沒另外招人么?怎么讓神武營的兵修。”
聽見這話,孟青山轉頭啐了一口。
“唉,要不咋說他們都是冤大頭?”孟青山藏不住話,大約也是困蒙了,當即便順著李熙的疑問,連聲抱怨道:“仗打了兩年,戶部哪還有錢招人了?可不就得先指使著神武營頂上?以為靠軍功爬上來,就真的能和那些勛爵顯貴平起平坐,結果怎么著?九死一生進了京,編進京軍四營,到頭還是受人差使的命——受差使就罷了,還不給錢。”
李熙沉默一瞬,想起之前在街上見著的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