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如此的年少的孩子,到底有什么資格給出這樣的許諾呢?
然而李清月仿佛不曾看到臺下的質疑目光,已坦然地說了下去,“七年之前,陛下賜我封號安定公主。”
“……啊?”當這一句話出口之時,明明該當安靜的臺下還是難以避免地出現了幾聲驚呼。畢竟誰又能想到,在這距離洛陽千里之遙的青州,會有一位公主前來軍中。
軍紀嚴明,這些聲音只短暫地出現,并沒有影響到李清月的下一句話傳入眾人的耳中。
“海航之路,邊境之戰,唯望安定而已。故而明日起航之時,我與諸君同行。”
李清月朝著一旁伸出了手,有人手捧托盤而來。
托著那盤子的人身上還帶著鐐銬,讓人并不難辨認出他的身份,正是那一度想要逃走的趙文振。
或許認得他面貌的人并不太多,但這并不妨礙臺下之人因近日軍中的種種流言做出推斷。
不過此刻,大概不會有太多人將目光集中在他的臉上,在好奇于他為何會出現此地的同時,他們也已看見他恭敬地將托盤遞交到了李清月的面前。
這位年幼的公主自盤中舉起了一支墨筆,走向了那空缺了文字的木板,在那上面揮毫間寫下了三個大字。
那是——她的名字。
自顯慶元年開始習字到如今已有五年的時間,足夠讓她練出一手漂亮灑脫的字體。再配合她方才說出的那些話,就更不難讓人明白她這提筆書寫之中的意思。
她說她也要隨同眾人一并渡海,所以這個名字同樣要和其余眾人的名字一起出現在此地,以見證這一出“有功者升遷,犧牲者留名”,還有……
她又隨即將手中的筆交到了劉仁軌的手中,讓這位出征統帥的名字也留在了這塊木板之上。
木板黑字,筆墨留痕。
這份承諾聽在了他們每一個人耳中,也令人莫名感到,在這個一蹴而就的動作里,其實有著足夠厚重的分量。
當他們被陸續帶離此地的時候,明明距離他們抵達此地站定好像還沒經過多少時間,但身在其中的張繼卻知道,自己已經記住了這位小公主的臉,也記住了她說出的那幾句話。
……
李清月目送著這些人離開的背影,輕聲朝著劉仁軌問道:“老師覺得我方才的這出表現怎么樣?”
當她朝人看來的時候,恰有一縷日光落在她的眼睛里,顯得異乎尋常的璀璨。在這等熱切的情緒面前,劉仁軌也不得不說,那是一番足夠簡潔也足夠直白的陳詞。
但看著學生這個做了大膽的事情后還想要索求表揚的樣子,他又不得不提醒道:“你別忘了,這一出還得來上五十次呢。你現在就開始得意,小心之后氣勢不足。”
還得當心一下,前面能大聲說話,后面就要嗓子啞了。
李清月翻了個白眼,對于老師在此時對她的“打擊”是何用意心知肚明。
她接過了澄心遞過來的潤喉湯飲,這才出口答道:“次數多怎么了?”
她往后退了一步,端詳了一番自己方才寫出來的幾個字,頗有幾分孩子氣地說道:“到時候還能選出其中寫得最好看的一個,掛到外面去!”
想想此番出征的時間絕不可能短,這一塊塊木板掛在外面的時間需得以年計算,她更覺得自己這個決定合適得很。
她既要讓這軍中人人知道,她是要隨同他們出戰的,以穩固這波瀾不定的軍心,也要讓此地留下個供給他人瞻仰的標志。
字怎么能丑呢?那會有損她形象的!
劉仁軌扶額苦笑,覺得有些時候真是難以讀懂她的想法。
可忽然之間,他又見她重新持筆在手,像是在審視著面前的每一個字,就連聲音也重新正經了起來:“老師,這既是要做出改變的第一步,也是我真正從都城中走出來的第一步,不是嗎?”
那么,再認真一點也并不為過。
五十次的重復并不算多,起碼這可以保證,當起航之時,人人都知道他們的伙伴里還有一個人,叫做安定公主。
第93章
何止是知道安定公主啊。
連帶著李清月三個字, 都因她題寫得格外巨大,放在一眾木板的名字中顯得無比出挑,讓人第一眼就看到了它, 所以——
就算是不認字的人,大概也得記住一點筆畫吧。
更有一隊府兵的年紀要小一些,在李清月說出了自己的那句許諾后, 也不知道是由誰先發起的,竟是高呼出了一句“安定公主威武”。
圍觀之人都可以確定, 他們記住的,還應當是這個敢于為他們發聲的人。
------
“再來一杯吧。”李清月費力地遞出了杯子, 迎來澄心又覺心疼又覺好笑的眼神。
五十多次的演講、題字、上下臺, 就算因為軍營之中有校尉、旅帥等各級人員統籌,讓每一批人員登場輪換都不到半刻鐘光景,當最后一批士卒結束聽講, 回返到營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