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這到底只是在懲罰程知節的晚節不保呢,還是也在一并警告長孫太尉呢?
這個問題,除非陛下親自做出答復,否則身在洛陽的眾多官員沒有人敢做出揣測。
他們只知道,隨著這兩道詔令的下達,長孫無忌堅持己見的洛陽不可為東都,也暫時被打壓了下去。
那么隨后的第三道詔書,就不難猜到了。
------
顯慶三年元月初一,在這個也是安定公主生辰的日子里,李治下達了一封《建東都詔》。
正如他在大殿之上和長孫無忌所說的那樣,詔書中寫道——
“二京之盛,其來自昔。此都中茲宇宙,通賦貢於四方,交乎風雨,均朝宗於萬國,……宜改洛陽宮為東都。……”2
詔書得到議事通過。
------
李清月隨同母親登上了洛陽的皇城城門,朝著下頭的洛水看去。
凜冬時節飛雪連綿,將洛水的部分河道也給凍結成冰。
但在這片稍顯冷寂的城市之中,卻又有一道道慶賀之聲響徹兩岸。
誰不想做京師之民呢,洛陽百姓自然也如此!
唯有如此,他們才能不必日日擔心洛陽遭災卻得不到及時的賑濟,不必擔心他們會面臨被驅逐往山東乃至于江南覓食的窘境,也不必擔心……
武媚娘望著下方重疊的里坊,眼中明光灼灼,“這里往后,就該叫做東都洛陽了。”
這是因她而來的改變!
第52章
是啊, 東都洛陽!
這里何止是武媚娘在政治上挖掘話語權的第一步,也是兩都并行的開端。
更不會有人想到,當她從武皇后變成武皇的時候, 洛陽的地位還會一舉壓過長安,成為武周的政治中心。
不過現在還遠沒有到這一步就是了。
但怎么說呢,雖然這種聯想畫風不對, 李清月還是忍不住覺得,當阿娘說出這句話的時候, 仿佛也在說,看吶, 這是我為你打下來的天下。
噗……
“你在想什么呢?“武媚娘回頭就瞧見女兒像是在憋笑的神情, 怎么看都像是又在動什么歪腦筋,忍不住問道。
“我在想——作為京城子民真的有那么好嗎?”她聽著比之當日水陸法會也并不遜色太多的百姓高呼,忽然又覺得心中沉甸甸的。
不錯, 對洛陽子民來說,天子御前自然高人一等, 起碼不會出現那等洛水決堤,沖垮天津橋, 卻無人修繕到穩固狀態的情況發生。
也不會在真出現天下大旱,連洛陽也缺衣少糧的時候,將最吃不起飯的人驅逐到更遠的地步。
可就像關中地界上也有著如此鮮明的貧富分化一樣,這份優待可能還不足以在方今時候支撐起他們搖搖欲墜的人生。
武媚娘也有一瞬間不知道該當如何回答女兒,她斟酌了一番用詞, 說道: “起碼, 洛陽官員會進行一番重組了, 這里會有更多能臣干吏的,你之前說的賈敦實此人, 我也已經同你阿耶提起過了。”
洛州因有東都,就會如雍州一般模仿古制,以最高長官為州牧,由親王遙領,下頭的最高官員就是長史。
但目前在職的洛州長史段寶元此人,若只做個協助上官治理的人還好說,真要做東都大州的長官,就實在是超出了他的能力范圍。
之所以說是大州,是因為隨著洛陽被確立為東都,原本與洛州相鄰的谷州被廢除了。隨后,谷州的四個縣,連帶著懷州三縣和鄭州一縣,全部被劃入了洛州地界。
讓洛州的州域對得起這個特殊的地位。
李治當然會對洛州的官員名單做出調整,以符合此地需要在顯慶三年做出的一系列改變。恰好新年到來,貢舉將至,他干脆改開制舉,同時選拔官員,以滿足時局需要。
所以武媚娘說洛州會有新的能臣來管轄此地的百姓,也并沒有說錯。
他們或許對于“天子治下”四個字,有著一種稍顯天真的認知,但這并不妨礙此地的未來,確實會因為洛州地位的抬升而有了更大的希望。
武媚娘又拍了拍女兒的肩膀,“小孩子不要想那么多,別忘了,今天還是你的生辰呢。不只是宣城,你阿兄和弟弟都給你準備了禮物。”
“六郎也送了?”李清月掰著手指算了算,恍惚意識到,她平日里很少跟李賢打交道,但對方因為早產的緣故,若是按照周歲來計算,都跟她沒差到一周歲,也就是說,李賢也有三周歲多了。
對于身在皇宮之中的皇子而言,這已經是個需要通曉禮數的年紀了。
同胞姐姐生辰,自然會有人提醒他送禮的。
這么一想,她都覺得有點不好意思了,畢竟去年十二月里李賢的生辰禮物還是澄心幫忙準備的。
“雖說送的是一套文具,但也是賢兒精挑細選出來的,一會兒正好聯絡聯絡感情。”武媚娘半蹲下來,將女兒身上的大氅又給裹得嚴實了些,這才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