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得好聽是讓對方去封地之前先進軍隊,看一看各式各樣的人,學一學御人之術,以后也能更好地管理封地上的子民,實際上這跟流放有什么區別?
那位皇親國戚能不能活著回封地都是個問題。
而皇上為了不落人話柄,才打算讓那位作為長輩的皇親國戚與太子同一天成婚,以體現皇室對對方的尊重。
所以早早就讓荀公公給他透了點口風,宮廷繡珍坊的嫁衣早早安排上了,文蘊杰也早早為一雙兒女備好了嫁妝。
皇上確實屬意為嫡為長的文序成為太子正妃,按理說一個生育能力不強的哥兒很少被人選為正妻,尤其是對子嗣極為看重的皇家。
不過大抵是因為要文家另一個孩子嫁給那位即將流放的皇親國戚,皇上出于補償心理,給指了個正妃之位。
文丞相昨天就去宮廷繡珍坊打聽好了,兩件婚服的規制和樣式也都知道了,大兒子文序嫁給太子,女兒文思敏嫁給那位皇親國戚。
可是剛才在門外聽到母女兩的話,他又猶豫起來,常言道有了后娘就有了后爹,哪怕是文丞相也不例外。
想起逢年過節吃家宴的時候。下人三催四請都喊不來的大兒子,再想想從小就嬌憨可愛的女兒,文丞相覺得女兒說得對。
那位皇親國戚成婚后就要去軍中從底層做起,先不說能不能活著回封地,單說親屬不能入軍營,女兒一個十指不沾陽春水的姑娘,婚后在外要怎么生活?
雖然文序也是個肩不能挑手不能提的哥兒,但到底是個男的,一個人生活也不會有太大問題。
文丞相回到書房靜靜想了一夜,就連梁夫人叫他回房歇息,他也不動彈。
等天光微亮的時候,文丞相決定一會去探探文序的想法,到底是養在跟前的女兒和自己更親,所以文蘊杰決定,如果文序不抗拒的話,就讓他嫁給那個皇親國戚!
“老爺!皇宮來人了!”門外傳來下人的聲音,文丞相不得不放下心中的想法,疾步走了出去。
“去通知夫人小姐和大公子,到前廳同我一起領旨。”
門房連忙應下:“是!”
以往圣上有旨大多是老爺夫人一起接的,怎么這次還叫上了小姐大少爺?
下人懷著滿腹疑惑,稟告趕來的管家后,領命朝竹苑方向匆匆走去。
第2章 你知道梟王嗎?
文序隨著門房趕到前廳時,香案已經擺上,穿著寶藍色內侍服的太監總管荀公公束手而立,香案上正放著一只小臂長的木盒。
如果沒猜錯的話,里面放著的就是決定他后半生的圣旨。
荀公公神情淡淡,手中抱著一柄白色的云展,自帶一股威嚴。看到被下人帶來的文序后,他總算開了口:“文丞相,既然人到齊了,咱家就開始宣讀圣旨了,皇上那邊還等著回話呢。”
文丞相立刻指導第一次接旨的女兒跪下行禮,梁夫人也動作熟練地跪地伏身。
只有文序愣了一下,小心翼翼又磕磕絆絆地學著文丞相的動作跪下,寬大的下擺凌亂地堆疊在一起,衣服暗沉的顏色顯得攢堆的衣擺更加不雅。
荀公公看到這一幕,不由蹙了蹙眉。
“文蘊杰聽旨——”
文序專注地聽著圣旨內容,跟原身的記憶一一比對,發現圣旨的內容確實沒錯。
無論是哪一世,這兩道圣旨并沒有指明他和文思敏到底誰嫁給太子,誰嫁給那個梟王,只夸文丞相為百官之首,教子有方,定能為皇上排憂解難,做出最好的安排。
換言之,就是到底哪個孩子嫁給太子,皇上全權交給文丞相決定。
這要是真實的歷史,一個皇帝把自己兒子的婚事交給底下的臣子做主,多半被罵一句昏聵,但是一想到這本書布滿了雷,文序又覺得很合理了。
畢竟那位作者能寫出這么主角三觀這么歪的小說,寫文不考究也不奇怪。
荀公公宣讀完圣旨后,將其收好,連帶盒子一起交給了文丞相,看到笨手笨腳起身,連儀容都不整理一下的文序,又蹙起了眉。
這一次文丞相注意到了。
荀公公指著身后的上百抬聘禮,穩聲道:“文丞相,這是東宮給太子妃的聘禮,圣上讓咱家帶了一句口諭,成親那天,哪位拿著太子妃的賜婚圣旨,哪位就上東宮的婚轎。”
文丞相立刻朝東方深揖,朗聲應下:“臣,遵旨。”
等送走荀公公后,文家四人面對皇宮送來的聘禮以及嫁衣,心思各異。
文丞相擺了擺手,“你們先各自回房吧,至于婚事,承蒙皇上信任,需為父好好斟酌。”
還要斟酌?文序立刻開口:“父親,兒有話要說。”
梁夫人和文思敏同時露出警惕的目光,文丞相也愣了一下,看向平日里不常見面的兒子:“你要說什么?”
文丞相久居官場,板著一張臉久了,哪怕家里也無法放松,文序暗自提氣,垂著眼睛,把昨晚想了一夜的話一股腦說了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