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先和衛虞衛若他們回去京城,陪他們安頓好了,就在京城等你。等你來了,我們拋棄過去,重新開始,好不好?”
她又沒忍住笑一聲。
“都多大年紀的人了,你的脾氣不能改改嗎?動不動發火,就不能好好說話?”
他終于也笑了,一把將她攬在懷中,去吻她的鬢發。
“那你一定要等我,等我把這邊的事都處理好了,會盡快去找你。”
在一地的金銀玉屑中,她抱住他的腰,仰頭去回吻他。
“好,我等你。”
……
他低著頭,竭力去看清她的長相,卻越來越模糊。
又是那個粗啞的聲音。
“騙子,你說要和我重新開始的。”
啞聲中摻雜了詭異的低笑。
“我一定會找到你。”
“你和他的婚約不算數,你是我的,無論是死是活,你都是我的。”
驀地,傅元晉猛然睜開了雙眼。
風雨如晦,街道上到處是匆匆而行的人。
坐在車廂內的司禮監秉筆太監,手呈才蓋印不久的圣旨。
前些日,因秦家之事,鬧得愈加重病的陛下,決意將那位傅總兵留在京城,授予兵部右侍郎的官職。
他聽祖宗講過,陛下原本想著二月初,要讓那位秦御史領旨,巡撫衛氏族人的故地。
好揪出把柄,整治衛家。
但如今秦御史亡逝,此事暫且擱置。
他心下忖量:陛下留住傅總兵,分明是代秦御史之職。
幸好傅總兵因那頭暈的疾病,尚在京城。
這回可不是商議,而是直接下旨。
撩開簾子往外瞧,天地一片昏暗。雨愈發大了,混著陰風灌進來。
忙放下簾布,催促馬車疾馳。
“快些!”
鞭聲乍響,馬匹嘶鳴。
鐵蹄踏出一朵朵雨花,往峽州總兵暫住的府邸而去。
第144章 對不起
依照往年慣例, 各處邊關的軍費餉銀,該于開年初的正月,在核對完上一年的賬本后, 六部與內閣的人及皇帝同議,最后裁定下來數量,再交兵部,由幾位尚書和侍郎落實。
最遲不過正月十五, 但今年卻因京察和秦家之事,推遲了整整半個多月。
都督孟秉貞卻在兩日前得到消息, 這年撥給各地的軍餉少之又少。
蓋因去年與狄羌的戰役, 雖最終取勝,但也耗去大量銀子。
入不敷出, 連些偏遠地區官員的俸祿都拖欠著未發, 又是加重了江南富庶地區商人的稅,皆是為了填補這個虧空。
如此一來,今年哪里還來的余錢,撥給邊關。
尤其是黃源府那樣的西北之地,每年繳納不上幾個銀錢,還時時鬧匪患,百年都未平定,要其他地方去補給, 早就怨聲載道。
兩年多前,秦令筠去巡撫過當地, 不過安穩了一年多,去年末, 那些匪賊再度猖獗。董明忠今年并未上京,也是因匪患, 不得不留守。
倘若再減軍餉,不知后果如何。
那個老道秦宗云死后,皇帝嘔了血,竟要重修宮觀。
孟秉貞瞧著,人沒多久好活,不若這個錢花了沒用,給弄到軍費上。但這個話,他可不敢說,更不敢上折子,怕是一頓狠批,不尊君父身體,他這個官就要保不住了。
可另一面,若是黃源府的匪患嚴重到不可遏制的地步,到時追究起來,他也免不了責任。
“雖說黃源府是個窟窿,但總不能放任不管。更何況董老將軍駐守當地,年事已高,還要為此種事費心費力,實在是讓人寒心。鴻漸啊,不然你去與衛侍郎提點,跟戶部的那些官說說,多撥點銀子到黃源府去。”
廊外雨水淋漓,兩人在長廊穿行。
孟秉貞側首看向眼前身負高功,卻屈居在此的年輕武將,和藹笑道。
董明忠可是鎮國世子衛遠的岳父,都是一家人,怎么也該上心。
衛陵跟著笑道:“孟都督一番忠心,此事,我會去和我二哥商議。”
孟秉貞呵呵笑地擺手,聲低了些許,道:“咱們這軍督局,早幾十年在朝中還說得上話,現在卻比不上兵部的那些人,但為國為民的心,不比他們少。”
衛陵笑地應道:“都是食君俸祿,自該恪守其責。”
忽而他的心口發悶,眉頭微不可察地皺了皺。
又聽到問:“你父親的身體如何了,有定下何時外出養病,我好提早去看望他。”
他的余光瞥眼身側人,語調沉落下來,嘆了口氣,道:“父親原定在我二哥成婚后去郊外養病,不想成日的下雨,如今要等個好天,否則雨大路滑,難行得很。”
“也是,這雨連日地下,不知何時才能停。”
孟秉貞背身的手微微捏緊。
這雨下得太過巧合,將衛曠留在了城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