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逐漸停息,微茫攀爬上青墻,穿梭過尚且干禿的杏枝影,撲落在草葉上的白霜,折散出細碎的瑩光。
天亮了,新的一日到來。
曦珠照常出府,趕到藏香居與柳伯忙碌那些雜事。
她沒有心思再去多想昨夜的事,甚至連午膳都是蓉娘來催,她才暫放下還需整理的契據。
這晚回到公府,又是酉時末,天黑盡。
曦珠才沐浴完,青墜就過來,有些欣喜地悄悄遞來一封信。
好些日子,破空苑那邊都沒信送來,她還擔心表姑娘和三爺之間出了什么事。
今晚阿墨重來傳信,她才安穩些,只要三爺還惦記表姑娘就好。
夜深人靜,曦珠拆開了信封。
燈下,她將那一行行字看過去。
雪白薄紙上,起先他的字跡工整許多,一撇一捺地寫。
他說昨日姚崇憲大婚,他被拉去擋酒,喝得多了,才忘記分寸,半夜冒著被人發現的風險去找她,讓她擔驚受怕。
寫著寫著,他的字忍不住飄起來,說自己是不是胡說八道了。
以后他不會了。
他解釋一通,又是道歉。
曦珠捏著紙角,看了好一會兒,才擦起火折,將它點燃。
火舌舔上墨字,在香爐里化作灰燼。
一如先前,她將信看過后燒掉,不留下任何供人翻查,以證她與他之間有“勾連”的罪證。
連續幾日,她仍舊忙。
曹伍的五七祭日,她準備與柳伯一道出城去。
柳伯去放備好的禮,吩咐套車,還有空余時間,她便去看正修繕后倉的工匠,問進程如何了。沒一會功夫,有伙計來說,外面有個夫人找她。
她讓伙計送水與工匠解渴,才朝前鋪去,掀開隔擋的棉布簾子,便見存放郁金、捺多以及和羅的香柜前,背對站著一個身穿煙紅褙子,下綴木蘭色長裙,只以一支菊花檀木簪,盤著婦人髻的女子。
背影孱弱單薄,身邊有一個丫鬟隨侍。
聞聲,那女子轉身過來。
兩人視線相觸時,曦珠看清了她的面容,有些愣然。
是秦令筠的夫人,也是姚崇憲的長姐。
一如那次公府的宴會上,在后院所見時的模樣,臉色蒼白近乎透明,眉眼微懨,妝容素凈清淡。
但此刻她看過來的眼神里,攜夾一種打量。
曦珠感到自己被她從頭到腳都掃過了一遍,這般感覺仿若秦令筠看她時,心里生出說不清道不明,微妙的厭惡。
她上前去,恰當適宜的笑,問道:“不知秦夫人來尋,是有何事?”
姚佩君淺笑道,“正巧路過,過來瞧瞧。”
“聽說我夫君離京公干前,還專門來了一趟這里,要定去潭龍觀的香料。潭龍觀是……”
略頓下,她道:“他父親修道養身的所在,每年都需大批香料,此前都內定下親友的鋪子,不想這年倒變了。”
話落,依舊是笑看面前這個不過十五,幾與她兒子一般大的姑娘。
不著半點脂粉,卻抵不住妍麗明媚的姿容。
曦珠微捏緊手。
從適才的打量,再到現今的這番話,姚佩君應當得知了些什么,才來試探。
前世在京的那五年,她與秦令筠只見過屈指可數的幾面,直到最后的牢獄災禍,也才得知世人稱其公正的衣冠之下,是如何的一副禽獸心腸。
更與姚佩君未見過一面,不知其結局。
而重來的這世,偏差頻出,先是秦令筠,后是姚佩君。
但她一點都不想與秦家的任何人有交集。
倘若姚佩君得知秦令筠對她的心思,那么作為正室的姚佩君,會如何想?
“我還疑惑怎么那日秦大人過來,要定那么一大批香料去道觀,得幸大人照顧生意,也不敢推脫,但當時都要年尾,是真抽不出多余的香料來,原跟大人說要推,怕來不及,大人倒是不嫌晚,說三月初時送到就好。”
這樁生意本非她所愿。若非秦令筠強壓給她,也不會有這樣的后續。
曦珠語調為難,又看了轉周圍,歉意道:“可誰知前段日子失火,鋪里的香料幾盡被火燒去,我兩日前已與夫人府上的管事說過此事,三月初要送去道觀的香料我們也沒有辦法了,定銀,以及需賠的銀子也一并交給管事了。”
秦令筠私下來找,定不會告知姚佩君。
現今這些事都各自懷揣在心,沒有揭開,她只能借這些話,讓姚佩君知道自己的想法,別來針對她。
讓姚佩君去和秦令筠揪扯。
“我也是隨口問問,他許多事我向來不管的。”
姚佩君說了這樣一句話,而后斂眉,關切疑問:“聽說是溫家的那個庶子在上元縱的火,還被關押進牢里,可有定下什么罪罰?”
曦珠只能與她說起來。
好在兩人閑說幾句話,柳伯來說車已套好,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