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等電話。
額仁花給他們準備了一大壺奶茶,請他們在教室里隨便坐一坐、看看教室讀書角的書,自己休息休息,他們便一邊喝奶茶一邊閑聊。
在讀書角,他們翻到許多印有《首都早報》圖書室印章、《內蒙日報》辦公室印章的來自不同城市、不同單位的書籍,坐在小椅子上看了1個多小時書后,場部終于回電了。
打過來的是公社社長秘書小劉同志,與錢同志寒暄幾句后,他便開門見山道:
“留高5的建議是林同志提的?”
“是的,林雪君同志,咱們公社在第七生產隊設獸醫站的林獸醫。”錢同志如實回答。
“你們辛苦辛苦,問問林同志,第七生產隊前面幾個生產隊草場濕度、溫度等情況下,是不是也是留5最好。”小劉道。
“啊?”
“如果林同志說是,你們就再折回去,跟前面的生產隊說一下,統一都留高5。如果已經按照之前的試驗標準割完了,那就算了。還沒割的生產隊,全照林同志說的做。”小劉補充道。
“全按照林同志說的?”錢同志不敢置信地問:“這是我們所長和社長下達的命令嗎?”
“是的,如果是第七生產隊獸醫站的獸醫員林雪君的話,就按照她說的做。回頭請她寫一份分析報告,給到研究所和社長這里就可以了。”小劉非常肯定地道。
直到掛斷了電話,錢同志都還握著話筒久久地發怔。
還真是5啊……
第144章 有味道的女知青
阿木古楞是小阿木屎殼郎~
在后世看來是常識的知識, 舊時代卻要摸黑探索慢慢研究才能獲得,就像古人不知道地球是圓的。
后來草場割草必然遵守的5以上留高數,在這個時候也還未得到科學驗證。
牧草研究員錢同志掛斷場部打來的電話, 社長對林雪君同志的信賴, 使他久久地震撼和沉默——陳社長那樣一位受人尊重的領導,居然如此認同年輕獸醫林雪君同志的能力。
他對所長和社長下達指令的執行力很高,當即趕到草場,找到林雪君。
大隊長擔心兩位研究所的同志為難林雪君,湊過來看看錢同志又要說什么。
見對方一改之前古板嚴肅、公事公辦模樣, 在與林雪君講話時語氣變得謙遜有禮, 甚至一臉真誠地求教。
大隊長這才放心, 又回去繼續割草。
為不影響草場上的打草工作, 林雪君將兩位研究員同志帶出草場, 停在一棵簌簌飄落葉的樺樹下。
在兩位同志拿出筆和紙后,林雪君開口詳細解釋道:
“兩位同志, 是這樣的,咱們現在種的紫花苜蓿雖然也是耐寒耐旱品種,但對超低溫的忍耐度還是有限的。
“咱們公社的所有草場都在國家東北部, 夏季、冬季降水量不低, 所以幾個生產隊草場的耐旱情況基本上不存在太大差異。
“整個呼倫貝爾草原土壤的鹽堿程度跨度不會太大,如果是跟西北草原相比, 需要考慮一下這個因素,在咱們公社暫時也不需要太在意這個差異。”
育種初期他們還達不到太過精細判斷數據的程度。
“所以現階段讓我來判斷的話,只要考慮溫度差就好。
“越往北,溫度越低, 苜蓿的返青難度越高。為了提升返青率, 留高應該更高一些。兩位同志去更北邊的牧場可以考慮酌情在5到7之間。
“前面生產隊的話, 也要留存在5以上,‘5’這個數字的確是個底線。
“如果間插種植得太密集的話,還要考慮苜蓿植株間爭水的問題……”
兩名研究員根據林雪君提到的幾個知識點,快速做著記錄。
“這些都是蘇聯書里提到的嗎?”錢同志揮揮灑灑記錄了一大堆,知道社長認同林雪君的能力后,再聽她講的內容,便怎么聽怎么覺得條理清晰、道理可信了。
“不全是,也有今年一整年對咱們公社種植的苜蓿的觀察,還有國內外各種書籍知識的比對推理。
“我以前在首都圖書館也看過許多跟草原相關的書,這才會來草原支邊。
“種植這一塊兒,性質相同植物的需求也是相通的。”
她今年春夏秋針對苜蓿長勢都做了詳盡記錄分析,也能用來服人的。
錢同志兩人記下林雪君所說知識點,又將公社社長和研究所所長的需求傳達給她:希望她能在打草結束后寫一份報告,詳細論證一下她的觀點。
林雪君表示沒問題,不用等到打草結束,晚上回去她就會給陳社長打電話,詳細匯報理論依據。
錢同志點點頭,收起本子,起身便要告辭。
“不留下吃過晚飯再走嗎?”林雪君抬頭看天,時候不早,他們現在往其他生產隊趕的話,也太奔波了。
“不吃了,要抓緊趕回第六生產隊,趁他們還沒按照留高3的要求把所有苜蓿割完,回去阻止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