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自己買的肉雞、搪瓷杯、搓衣板、頂針、篦子等全部整理歸位,屋里屋外忙個不停。
臨近中午,上山砍樹、耕田、采榛蘑,去牧場播種牧草的社員陸陸續續回大隊。
孟天霞發現,幾乎每個路過知青小院的人都會站在外面探頭欣賞討論一會兒,仿佛知青小院成了駐地一處散心觀賞的風景。
許多人一邊參觀,一邊興致勃勃地規劃起如何將自己家也修整成這樣。
沒有人不想住在好看又舒適的地方,
靠山村落的生活從來都是能湊合就湊合的,大家生產勞動都累,往往沒時間去把屋院搞漂亮。
有時遇到那種能多歇一會兒就歇一會兒的懶漢,連整潔都難。
可是知青小院給大家打了個樣兒,林雪君的水渠修好了,水槽砌上了,院子鋪好了,圍欄重修了,還種上了鮮花……
的確漂亮,的確干凈舒服,大家都看在眼里,哪能不饞呢。
有了明確的美好目標,大家也就不湊合了,勤快上進的社員都督促著家里人一起忙活起來。
這小半個月時間,大家白天忙大隊的,晚上和休息日都還在忙自己的,可累壞了。
但每天下工時過來看看知青小院,他們就又會恢復動力。
這個嶄新的、干凈美好的小聚落,為第七生產隊帶來了新的熱情。
林雪君和衣秀玉帶著歡蹦亂跳的糖豆和童顏老干部心的沃勒從草場上回來,見到孟天霞后又興致勃勃地帶著她前后院地炫耀了一通。
“多虧林同志,我也是跟著享福的。”衣秀玉立即表明,她可啥也沒干,更不懂怎么處理院子里的泥地和屋后山坡上流下來的溪水。
“咱們這是集資基建。”林雪君高興地將買給阿木古楞的畫材書籍用舊報紙包好,笑呵呵道:
“我也沒干啥活,都是生產隊大家幫忙造的。屋后的水缸、院子墻根下的花種子、做雞棚的木板啥的,都是東家送一點、西家湊一些,這么拼出來的。”
在這個集體責任很重,每個人都需要為集體貢獻力量的年代,人們不止背著義務,原來還擁有來自整個社群的幫助。
它帶來了溫暖團結和緊密相連的人與人之間最質樸的情感。
三個女人吃過午飯后一起去小賣部領畜仔,整個生產隊,每一戶都可以免費領雞崽、鴨崽、鵝崽和豬仔。具體數額根據大家月賺工分數占整個生產隊月工分數的比例來分配。
還想要多的,就得自己掏錢從小賣部購買了。
如果最后大家買完了還有剩,就交給大食堂司務員來養。
3個女知青算一戶,她們領了免費額度的畜仔后,又平攤錢多買了5只小母雞,2對鴨崽和1只小母豬跟送的小公豬配對。
大家領完畜仔后,又被領到陽光下上課。
額仁花拿著在場部買畜仔時,從飼養員那里學到的飼養雞鴨鵝豬的知識,要求每個人都把要領學明白,做到問答無誤才能‘畢業’離開。
學會后,孟天霞跟拖拉機手劉金柱一起去停車場給拖拉機做保養。
衣秀玉跟王老漢去后山采草藥,林雪君則回知青小院倉房統計了現有中藥品類,算清楚有多少中藥無處存放后,趕去陳木匠院子里跟陳木匠商訂新藥柜的制作。
忙完這一切,回屋休息了一會兒,她才拿出送給阿木古楞的畫材和一盒從小賣部買的小蛋糕,出院子去找阿木古楞。
他正跟玩嘎拉哈又輸給林雪君的孩子們一起幫林雪君的小菜園播種。林雪君在小賣部里把各種蔬菜種子都買了一點,菜園子不大,她們三個知青勉強能維護得過來,如果都能長好,到秋冬時就能吃得好一些。
這個時代不像后世隨時想吃隨時可以買到各種東西,大家要想到冬天有菜吃,就必須提前規劃起來。
連冬天要燒的牛糞都得從現在開始囤,林雪君專門在屋后架了個小棚屋,太陽出來的時候能曬到,下雨又淋不著,正是個專門用來囤干柴和干牛糞的好地方。
好日子都是這樣一點點過出來的,他們這些外來的知青,對日常方面的規劃和落實可一點都不含糊。
走到小園子邊,林雪君一舉手中的盒子,孩子便尖叫著圍了過來。他們手沾了土,林雪君干脆一個一個地將小蛋糕塞進孩子們的嘴里。
在大家心滿意足地圍坐在園子邊吃又甜又軟的小蛋糕時,林雪君朝阿木古楞招了招手,直接帶著他走向他的小氈包。
阿木古楞沒有分到小蛋糕,他剛才都準備走過去張嘴了,才發現她的盒子空了,剛想偷偷噘嘴就被她單獨點了名。
眼睛盯著林雪君手里的盒子,他內心蠢蠢欲動起來。
是什么呢?
第89章 蓬勃生長的萬物
初夏的暖風吹過,萬樹忽一夜盛綠。
幾分鐘后, 阿木古楞坐在小氈包的木板床上,將繪畫書、毛筆、上海生產的6色水彩畫顏料、一盒粉筆、一根墨棒和兩包比普通紙厚的水彩紙全攤開在被子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