者說,在沒有任何金手指外掛的前提下,以她一己之力,想讓水稻和小麥達到后世那種動輒上千斤的畝產,也基本是不可能的。
畢竟,這不僅僅是農業(yè)上的事,還涉及到化學科技等等很多方面。
但對于當前百姓們食不果腹的情況也并不是沒有緩解之法的,比如改變現下的農業(yè)結構就可以。
因為在溫飽都未能解決的前提下,粗糧卻是能救命的啊,特別是像玉米和番薯等這些高產作物,特別是玉米,隨著大清境內很多山區(qū)的開發(fā),它的種植優(yōu)勢會得到發(fā)揮,甚至會成為貧困山區(qū)百姓們最重要的糧食作物和人們的基本口糧。
當然了,這些還都是后話。
安清也知曉想打破這沉淀了幾千年的農業(yè)結構很難,畢竟說句直白些的話,現下還沒到萬不得已必須改變的情況,但若是真到了那個時候,百姓們怕是遭受了多少。
而且,她也不懂朝堂上的那些權衡,所以,她便用了對她而言最簡單的法子,通過嘗試著一年兩熟的方式,把玉米推廣開來。
等看到實實在在的糧食擺在面前,比說任何話都有說服力。
“五福晉,恕老臣直言,您這法子怕是行不通的。”方才說話的那農政司官員說道,“據老臣所知,前幾年京郊附近有不少民間百姓嘗試過兩年三熟,或三年四熟,但效果都不甚理想。”
因著安清的身份,他這話說的還比較含蓄,效果何止是不理想啊,甚至還帶來了不少問題呢。
對于這位官員反駁的話,安清也沒著急去證明什么,而是問道:“那請問大人,您覺得不甚理想的原因有哪些呢?”
那農政司官員也如實地把問題都說了出來,基本和安清預料的差不多。
無非就是擔心土地的肥力不夠,農作物輪作帶來的一些病蟲害等問題,這些她自是知曉的,但這些對于她而言,并不是不可解決的。
安清笑了笑,回道:“大人所言極是,但咱們既然知道了問題所在,那為何還要固守成規(guī),不想法子突破呢?”
“土地肥力不行,那便想法子提升土地的肥力,出現農作物病蟲害問題,就想法子解決,我這里之所以叫試驗田,就是在不斷地嘗試試錯中發(fā)現正確的路,種地之事就是要在實踐中不斷總結,這世間哪有這么多容易的事,沒有先例,我們就摸著石頭過河,做這個先例!”
“就像這位大人方才所說,百姓們都在努力嘗試,那咱們則更應該努力才是,畢竟,我們失敗了不用餓肚子,但他們會啊。”
聽到這話,眾人不由一愣,而人群中的張廷玉更是詫異地抬頭看向安清。
不得不說,她方才說出的那番話,讓在場的農政司和戶部官員都不由汗顏,對啊,他們失敗了不會餓肚子,但百姓們會,所以這種事情自是要由他們來做。
大不了就摸著石頭過河,在失敗中總結經驗,做那個先例。
安清在發(fā)表一番自認為鼓舞人心的話后,很是滿意,她方才那番話不是打雞血,而是真的想告訴這些人一個道理,種地也不能一成不變,也要敢于突破的。
她也是希望這個時代,能有更多有作為的農事官員。
但同時,安清也不忘說道:“當然,我也知道你們來這里學習的目的,你們放心,這玉米試驗田只是咱們課程的一部分,至于水稻和小麥自也是要涉及的,沒意見的話,下面便開始干活吧。”
說罷,她沖著旁邊的人擺了擺手,他們很快便拿上來一些農具,分發(fā)到每個人的手中。
種植夏玉米時,并不需要像秋季種植冬小麥那般深翻地。
夏季空氣的溫度比較高,土壤溫度也相對較高些,而且一般的降雨量也較大,所以,土壤層次不夠明顯,若是深翻地的話,會使土壤肥力一定量的透支,從而也影響玉米的生長發(fā)育。
但整地時必要的翻地還是需要的,也是為了有利于下茬作物的生長,比如小麥收割后剩下的秸稈,將其翻進土壤中的話,則更容易被分解,從而提高土壤的肥力,在一定程度上減少病蟲害和雜草的發(fā)生。
但這翻地也是有講究的,安清親自給眾人做了一番示范講解后,便挨個給他們劃分好了區(qū)域,然后便督促他們快點干活了。
眾人怔愣了片刻后,看了看手里的農具,又看了看自己腳下的田地,只能認命地干了起來,他們每個人的身邊都有一個專門指導的下人。
這些人有些是皇莊上原本的人,也有一些是安清在科爾沁莊子上時有意培養(yǎng)起來擅長種地的人,后來被她阿爹阿娘連著身契一起陪嫁過來的,之前一直安置在她京郊的陪嫁莊子上,去年康熙賜了她這個皇莊后,她便把這些人全帶了過來。
這會倒是成了安清教學時不錯的幫手,遂也不用她一個個盯著了。
不過,這刨地之事,對于農政司和那些戶部的官員倒還好,他們也算是經常和這土地打交道,學個翻地倒是沒太難,但對于那些官二代和皇子陣營的人來說,他們何時干過這些活啊。
毫不夸張地說,他們各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