胤祺搖了搖頭,回道:“皇阿瑪說拙政園確實是個好地方,但可惜太美了,久居必損志?!?
那里的一切都建造的太美了,每處的景致都渾然天成,處處歌舞升平,住在那樣的園林里,的確是生活的好地方,但往往卻很令人玩物喪志。
安清不由懵了下,竟是因為這個!
她突然想起上輩子去游玩時,導游在介紹這園子歷代主人時說過一句話,好像是說這園子誰住誰倒霉,歷史上園林主人像走馬觀花般換來換去,但往往富貴都撐不過三代,住的最長的一家好像也就住了一百多年。
若是從康熙這個角度解說,好像就能說得通了,住在其中的人貪圖享樂安逸,家中小輩從小養成玩物喪志的品行,那久而久之,家族沒落似是也是必然趨勢。
嘖~不得不承認,老康這人是有點子東西在身上的啊。
無疑,康熙帶著太后出游,他們這些人自是都要全程陪同的。
第一站便是虎丘,吳中第一名勝。
安清當時便有種果然如此的感覺,畢竟,虎丘最鼎盛的時期便是在清朝的康乾時期,而且與這祖孫倆還有很大關系。
康熙和乾隆都曾六次下江南,都要光臨虎丘,駐蹕山上,不僅如此,有好幾次從浙江回京在途經蘇州時,還要重游虎丘。
不僅如此,祖孫二人還在虎丘題寫匾額楹聯數十處之多,吟詩更是不下二十余首。
當然,乾隆來這么多次可能有想效仿他祖父康熙之嫌,但康熙對虎丘的喜愛卻不摻一絲旁的原因,單純就是喜歡。
安清記得她上一世去游玩時,那頭山門所懸&ot;虎阜禪寺&ot;豎匾,就是康熙的手筆。
在欣賞過虎丘之后,接下來幾日也沒閑著,康熙帶著眾人走馬觀花地游玩了起來,去了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的千年古剎寒山寺。
雖去不成拙政園,但沒關系啊,蘇州就是園林多,他們一行人去了蘇州另一有名的園林,獅子林,還去了靈巖寺、瑞光閣等名勝古跡。
另外還去了蘇州葑門內的蘇州織造府公署吃飯和看昆曲,甚至還聽了幾場蘇州評彈。
三月十八日,恰好適逢康熙的萬壽節,于是在當地官員的安排下,舉辦了一場盛大的萬壽宴,士民們現場唱祝福的歌謠,誦讀歌頌圣詩,場面很是熱鬧。
這幾日來,在圣駕臨幸駐蹕的地方,都有建造金亭、畫廊,每處都是張燈結彩,壯麗富貴。
由此可見,李煦和蘇州當地官員這次是下足了功夫的,當然,銀錢上自也是沒少花。
就這般整整游玩了五日,康熙終于要放眾人回去歇息了。
安清這次也算是體驗了一把掛件氏旅游,但憑心而論,體感著實不咋地。
就怎么說吧,該去的地方基本都去了,該玩的也都象征性地玩了下,卻都不盡興,像出差四處巡視的既視感。
或者也可以說像那種特種兵旅游模式吧,雖沒像后世那些特種兵大學生一天換一個城市這么夸張,但總歸和安清向來主打舒適隨意的旅游概念完全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