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讓兩人能盡快彌補虧空,康熙更是讓曹寅和李煦奉旨輪流出任十年兩淮鹽運使,要知道,現下的兩淮鹽運使可是天下最肥的缺了,這就是明晃晃給兩人提供斂財的渠道啊。
俗話說一朝天子一朝臣,到了雍正當政后,這兩位康熙的寵臣明顯成了新帝的眼中釘,其結局自也是躲不過抄家罷官,甚至流放的命運。
當然,這些都是后話了。
此時不管是李煦,還是曹寅都是正風光無限的時候,也是兩家最鼎盛的時期。
船舶停靠碼頭,眾人紛紛上岸,安清等一眾女眷跟著太后一起,被先行安排去了行宮。
而康熙則帶著眾人騎馬緩行,沿途兩側全是前來迎駕的百姓,此舉也算是與民同樂了,這次蘇州在籍的紳士耆老都來了,還拉起了絲綢黃幡,標注了姓名籍貫和恭迎圣駕等字樣。
安清等人來到行宮后,便被人帶領著去了各自的住處。
在蘇州這站上岸前,他們已經在船上待了一個多月了,雖說她不暈船,但畢竟舟車勞頓的,在船上總歸不如地面上舒服就是了。
太后也讓人傳了話,說是讓她們各自歇息調整下,不用著急過來請安。
不過,安清身體素質好,歇了幾個時辰就完全緩過來了,從原來有些蔫的狀態,搖身一變成活力滿滿的樣子。
但她也沒閑著,開始著手準備蘇州這一站的游玩攻略,因著上一世她來蘇州游玩過,也親自做過攻略,心里自是有章程的,那這次做起來就輕松的多了。
當然,那畢竟是后世的蘇州,和這會的古蘇州自是有些區別的,畢竟此時當地的風土人情和美食打卡區就完全不同。
所以,安清也沒托大,讓人在行宮中找了好幾個本地的人,來回打聽了好一番,最終才確定了一個詳細的行程圖。
但她這行程圖卻終是沒派上用場,因為晚上胤祺回來時,恰好看到了她放在桌案上的行程攻略,便告訴了她明日康熙要帶太后出游的消息。
安清有點懵,這好好的康熙怎么要帶太后出游了,之前也沒有啊。
再說了,老康不是很忙嗎,按照之間的慣例,他每到一處停留時,必然是要先召見當地官員,整頓吏治,然后再去巡查當地的農事,體察民情,忙得根本停不下來才是,所以,這會哪里來的閑工夫呀。
“皇阿瑪不用忙政事了?”安清好奇問。
胤祺回道:“自是要忙的,但皇阿瑪說都不是太急的事,推后些無妨,先陪完皇瑪嬤也不遲。”
安清皺了皺眉,一臉‘你看我信嗎’的表情。
胤祺無奈扶額,好吧,其實不信也正常。
他思索了片刻,似是終于找到了比較合適措辭,“皇阿瑪一貫提倡以仁孝治國,江南人文薈萃,向來推崇儒家文化,重視孝道,皇阿瑪這也算是入鄉隨俗。”
安清先是愣了下,立馬心領神會。
好家伙,這不就是做戲嘛,拉著太后同他一起表演,以此來拉攏江南百姓和那些漢族士大夫的人心。
再回想著一路來康熙的所作所為,安清不免再次感慨,康熙還真是個合格的帝王啊,路經受災地區,他施糧廣施恩,貧困地區便會整頓吏治,贏得當地百姓拍手稱贊,但進入到了富足的江南地區,他便趁機展示自己任孝的一面。
因人因地改變策略,懂得入鄉隨俗,如何籠絡人心這件事算是他拿捏透了。
用完晚膳后,胤祺閑來無事,便在那翻看起了安清的那攻略,這寫的確實挺詳細的,甚至連蘇州哪里的評彈最地道、最有名,都有一一標出。
只是,待翻到某一頁上寫著拙政園,他下意識搖了搖頭。
安清不解道:“怎么了,我把拙政園放在第一站,這個安排不好嗎?”
都說江南園林甲天下,蘇州園林甲江南,而蘇州最有名的園林莫過于拙政園了。
上輩子她可是去過的,園內內亭臺挺拔,樓閣迤邐,水色旖旎,滿園奇花爭相斗艷,那景色說句如詩如畫絕不為過。
而且這會的拙政園還沒經歷過這么多歲月的打磨,想必只會更美吧。
胤祺擺了擺手,回道:“沒有不好,只是這次拙政園你大概是去不成了,日后有機會再去吧。”
安清不由“啊”了一聲,剛想問為什么,隨即便反應了過來。
他這意思是康熙此次沒把拙政園加入到行列?
“皇阿瑪不太喜歡這個園子,讓李煦給劃掉了。”胤祺解釋道。
安清眨了眨眼,康熙不喜歡拙政園這事,她之前隱約也聽說了,據說康熙二十三年,他第一次南巡時,途徑蘇州第一步便去了這園子,但逛了一圈后,康熙對其印象似乎不太好。
據說向來愛題字、寫詩的康熙看完園子之后,卻并未動筆,也未曾留下任何筆墨。
可為什么啊,拙政園這么美,難道康熙不喜歡這種風格的園林?
也不對呀,暢春園不就是照著這種江南園林的風格建的嗎,可見他應是喜歡的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