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放心了,沒影響就好。
第二日一早,康熙便領著眾人浩浩蕩蕩地出發了,這隊伍的陣容還真不算小,除了蒙古各部的王公貴族外,還有戶部和農政司的官員,以及幾位皇子。
當然,安清也在其中,且這一行人中,有且只有她一個女眷。
科左后旗離木蘭圍場本就不算太遠,安清雖有好幾個莊子,但巧的是,她種植紅薯的莊子恰好離圍場最近,所以,他們這一行人沒走多久便到了地方。
康熙很是干脆利索,也沒賣關子,直接讓安清的二哥羅布藏喇什領著他們來到了番薯地頭,指著那一地的番薯道:“朕今日讓你們過來瞧的便是這科左后旗種的番薯。”
眾人不由一愣,第一反應便是這番薯有什么好瞧的。
但不管是以太子為首的皇子這邊,還是戶部和農政司的那些官員,他們對康熙還算是比較了解,他定是不會簡單地讓他們看紅薯,必有深意。
再加上這是安清的莊子,經過之前幾次的事情后,他們已經形成條件反射了,下意識就覺得她是要搞什么,所以不由便目光移到不遠處的安清和胤祺身上。
但蒙古各部的眾人沒見過這場面,不禁有些云里霧里的。
康熙淡淡地瞥了眾人一眼,笑道:“你們覺得,若是在蒙古各部推廣牧民種植紅薯怎么樣?”
眾人更懵了,在蒙古各部怎么推廣牧民種紅薯啊。
畢竟,現下番薯普遍的種植方式是用番薯藤繁育番薯秧的方式,但因番薯藤種在北方難以過冬,若是想在蒙古各地種植番薯,只能等來年春季從南方把藤種運過來種,但這中間的運輸成本,以及運輸過程中的損耗卻是非常大的。
其實,前些年朝廷也試過從南方運過幾次,想著集中運輸能不能降低些成本,但最后戶部在核算成本后,便直接把這一提議擱置了。
至于南方還有一種番薯種植的法子,就是用番薯切成塊來育秧,但這種法子成本太高,每畝地大概就要投入200-300斤番薯,而且番薯塊育秧過程很是復雜、周期長,且育秧成功率還低,這種法子也顯然不合適。
所以也正是因為如此,番薯這些年才遲遲無法再北方推廣開了。
這些不僅戶部和農政司的官員知道,在場的蒙古各部王公也知道,他們各自的莊子上也會種上一些番薯自己食用,所以,在看到科左后旗莊子上的紅薯后,他們也并未奇怪,只以為他們這番薯藤種也是從南方高價運過來。
但若是在牧民中推廣開來,那這成本他們定是承擔不起的。
戶部和農政司的官員雖也有疑惑,但在反應了一會后,似是想到了一種可能,眾人臉上均露出一種不可思議的表情。
眾皇子這邊亦是如此,他們都驚訝地看了看安清,又看了看康熙。
只有蒙古王公貴族這邊,他們則完全處在狀況之外,眾人面面相覷了好一會,都想不通康熙為何會提出這個明顯就不可能的問題啊。
最后,還是科左中旗的達爾汗親王和塔站了出來:“皇上,這紅薯是高產,但卻因藤種問題,在蒙古各部無法推廣開來,這其中的成本普通牧民承擔不起啊。”
康熙擺了擺手,老神神在在地說道:“這個朕自是知曉的,那若是番薯藤種冬藏的問題解決了呢。”
眾人:“!!!”
什么?
番薯藤種冬藏的問題能解決!
怎么解決,誰解決的?!
第59章 五福晉59
怎么解決的暫且不知,但誰解決的,在場的眾人中,除了蒙古各部的王公貴族外,其他人心里都有了個名字。
他們紛紛不可思議地看向安清,她到底還有什么不會的!
在眾官員那略帶欽佩的目光,安清默默地挺直腰桿,心里忍不住叨咕了起來,這該死的虛榮心啊,有時候還真的挺讓人迷戀的。
但這些人也明白,這會想知道事情的始末看安清可沒用,于是又很快把目光移到了康熙身上,還有那些蒙古各部的王公貴族,也都眼巴巴地看了過來。
康熙這會終于有些理解之前幾次胤祺作為知情者,看著他同一眾大臣當場震驚的心情了。
別說,還真有種‘眾人皆醉他獨醒’的感覺,算這小子有點良心,這次還知道提前告訴他。
想到這里,康熙頗為贊賞地看了胤祺一眼。
胤祺不由有點懵,這個時候他皇阿瑪看他做什么啊。
眾人更是搞不懂康熙此時的心思,但臉上的表情卻把心里的那份迫切全展現了出來。
康熙暗爽的差不多了,也不再賣關子,直接沖著安清的大哥阿布喇坦抬了抬手,示意他來上前給眾人解惑。
至于為何讓阿布喇坦來出這個頭,自然也是有講究的,既然康熙和安清兩人都默認了她的功勞是歸科左后旗的,那阿布喇坦身為岱布的長子,更是下一任科左后旗札薩克繼承人,此時由他來出面是再合適不過了。
好在之前安清的三個哥哥都經常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