轟隆!轟隆!轟隆!
真閭山群山轟動,雙峰齊顫!
天地震蕩,大海翻騰萬丈狂瀾!
五臟廟化作五口混洞,居于這轟烈傾動的天與海中央,無數龍蟒般的手掌,將那被拉扯下真閭山的后土血脈、閭山廟系,盡數填入蘇午的五臟廟中!
蘇午的五臟廟運轉開來,更激烈的雷聲在他的五臟之中不停響起!
而不斷被扯下后土血脈、閭山廟系的真閭山,在此時形影愈發巨大,曾經覆蓋蒼翠草木的雙峰,此下變得慘白。
雙峰接天連地,正如同——一雙踩入大海中的足掌!
那雙足掌踏臨大海之中,因其形體無比巨大,竟令那汪洋大海,都好似變成了一個小水洼!
這雙足掌聳立天地之間,所有用以遮瞞它存在的氣韻、手段在此時盡皆失效。
真閭山,就此呈現于世人眼前!
天地氣脈蜂擁而至!
沉寂不知多少歲月的三清之足,在這無數天地氣脈裹挾之下,于一瞬間就有了復蘇的征兆!
此時,蘇午立于天頂,將最后一縷紫金氣脈裹挾著背陰大帝廟系,與‘黃天法旨’完成交融!
他任憑頭頂并合了閭山神譜、背陰大帝廟系的黃天法旨激烈變化著,在此時將目光投向瞬息有復蘇之相的三清之足側畔——一縷縷三清之足的詭韻纏繞向了離它最近的目標——那一身玄色道袍的女冠-鼎靈!
第1459章 、請師妹赴死
三清之足踏臨海面,猶如擎天巨柱!
一道道承載著‘閭山神譜’、如龍蟒一般的紫金脈絡-后土血脈不斷從三清之足上剝脫而下。
伴隨著后土血脈不斷剝脫,與蘇午頭頂黃天法旨并合,生長于這巨山般的雙足上的綠樹草木,便跟著一層層脫落下,淪入海中,頃刻間不見蹤跡。
與此同時,隨著后土血脈逐漸減少對三清之足的牽制,一縷縷詭韻便自三清之足上飄散了出來。
一縷縷詭韻纏繞向那擎天巨柱之畔的女冠。
相比起那兩道并立的擎天巨柱而言,鼎靈的身影微渺若塵埃。
天地劫運環繞于鼎靈身畔,在蘇午目視之下,伴隨著一縷縷三清之足的詭韻纏繞于鼎靈身上,在她身外周流的劫運逐漸沸騰了起來——她今下已踏入劫數之中,不過僅僅幾縷三清之足詭韻,也只能叫她落入劫數之中,卻遠不足以令她陷入不可掙脫的死劫之內!
“師妹,我傳你‘魔身種道大法’。
你便在此時,容納‘三清獨足’罷。”蘇午神色平靜,向鼎靈如是說道。在他說話之間,‘魔身種道大法’已然落于鼎靈性識之間。
鼎靈將那法門在心間回轉一遍,即領悟了內中精髓。
環繞在她身外的天地劫運,在她心念轉動之間,被她自身氣韻點染了——無形無色的天地劫運,于這瞬息間就此被轉為鼎靈的劫影——如團團云氣的劫影聚散于鼎靈身周,接引著天地滾滾劫運。
云氣翻騰,漸化漆黑之色。
漆黑云氣劫影簇擁著鼎靈的身軀,隨她輕輕提縱身形,登臨三清右足之上,她抽出背負的閭山祖師法劍,頭頂虛空之中,‘有無形道韻’交相轉動,在虛空內凝聚出一口廟系。
那廟系之中空空蕩蕩,所謂道與法,在其中盡不存在,卻又好似一切種種演化,道法種種變化,都包含在了這‘有無’之間。
此即是鼎靈獨辟的‘有無形道’。
她如今將這‘有無形道’演化成了一口‘有無形廟系’。
女冠提劍側身,看向不遠處的蘇午,她神色恬淡,周遭受三清之足詭韻影響,翻騰得越發激烈的云氣劫影,似也攪擾不了她淡泊如云的心境。她輕輕開聲:“師兄。”
蘇午點頭回應。
劫數當頭,任誰都難以保持徹底的平靜。
今下死,也保證不了未來一定有‘生’。
這個剎那間,鼎靈終于也有些話想要說出口,但她最終卻也只是搖了搖頭,轉而回首,坦然仰望聳立身前、仿若天柱一般的三清右足——她頭頂的‘有無形廟系’猛然間崩碎了——
那‘有無形道法’充斥了天地!
天地處處,皆有‘有無形道法’的痕跡!
此間整個天地,俱是‘有無形廟系’!
整個天地,于瞬息間失色,無形無色無質的道韻反過來‘涂抹’著三清之足散發出的詭韻,將此絲絲縷縷詭韻收容于有無之間,繼而開始持續包容‘三清右足’,一層一層包裹著‘三清右足’,將‘三清右足’拖曳往‘有無形道法’中!
三清一雙足掌,而今終于有脫離壓制、復蘇脫困的態勢,又怎甘于如此被人分別容納?!
支撐天與海的一雙慘白足掌上,猛然浮現出蜿蜒虬結、密密麻麻的紫金‘血管’!
這些紫金血管,實是后土血脈與三清之足交融程度加深之后,留下來的種種痕跡。
其中包含了閭山群道的因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