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瓷碗’的品質,實不如‘罡洞’。
不過,
蘇午在此亦做了一些準備,留了一些后手。
希望這些后手能夠有用,
可以讓自己第二次真身模擬,接續這段‘過去人生’。
即——他在灶君廟的石碑下,留了一只自己日夕持有的銅環。
待到自己回歸現實,解決了‘惡神’以后,
可以去到現實里的灶君廟之所在,
去尋找這只銅環。
或許這銅環能成為‘遺物’,可以為自己接續過去人生的模擬時間。
‘織錦山’并非甚么名山大川,僅僅憑借這個地名就找到灶君廟的所在,其實有些困難,說不得在后世,此山的名字早已更易數次了。
不過,
蘇午跟隨灶班子一路走來,
歷經諸地,這些地域在他腦海里連接起來,早已形成了一個路線圖。
他隱約能判斷出,
自己當下所處的地域,應該是后世的‘云貴’一帶。
途徑的有些城鎮的名字,在現代都未有多大變化——他腦海里有模糊印象,屆時就可以憑借這種種線索,在現實里按圖索驥,尋找‘灶君廟’的所在。
許清市距離云貴一帶倒也沒有太遠。
“李小子,
你心里莫要太有壓力了,
于老道而言,回歸宗壇勢在必行。
但事若不能為,
老道也不會叫你枉送性命。
像你師父說的那般,你這樣的人,活著比死了對天下人更有用。”老道看蘇午皺著眉頭,好似又思索著甚么事情入了神,便拍了拍對方的肩膀,勸慰了幾句。
他并不知道,此下蘇午所思所想,與他以為的并非一回事。
蘇午笑了笑,看著老道說:“道長,若不抱著門戶之見,將顯教法門廣傳天下,如我灶王教這般,救濟諸地,說不定對天下人好處更多。”
老道沉默了一下,
搖頭道:“非是老道敝帚自珍,多么看重門戶。
實則是,顯教道門修行,遠比野——灶王神教的修行更看重弟子天資悟性。
而且,
顯教法門傳揚得多了,對天下人未必就是好事……
茅山巫上中下三茅,皆有溝通神靈、祖先、師長之核心修行,
你亦見過此般法門施展起來,究竟是甚么駭人模樣。
那你可想過,
這種法門若被心術不正的人學去了,其再未學好,施法中途出了亂子,會是甚么結果?
依老道來看,
——若有朝一日,天下無詭,
那本教這些法門,倒不如全爛在泥土里,
不傳為好,
不傳好啊……”
聽著老道的話,蘇午心神一震。
他總覺得老道最后的幾句話,自己在哪里聽到或看到過類似的……
但此時猛然回想,
卻怎么都想不起來了!
蘇午皺眉陷入沉思,
老道看了看他,未有再說甚么,轉身便要離去。
身后蘇午這時又出聲叫住了他:“這些溝通陰間的法門可以不傳,那強身健體的功夫,像您先前說的甚么‘火里栽蓮,伏邪煉魔’的功夫,
總能傳的吧?!”
老道背影微微一僵,
轉回頭來向蘇午道:“此法乃逆轉生死之門,竊奪陰陽之機——且法門兇厲,不僅修行之時,需擇選陰森之地將自身埋葬,而且稍有不慎就會把自己的命修沒了,
你確定要修?
茅山巫搬山道人之名,
就得自此法——如非走投無路,體內厲詭行將復蘇,僅憑自身軀殼再也壓制不住,老道還是勸你不要修這般法門!”
“道長越是這么說,
小子就越想試一試,修行此般法門。
這法門叫甚么?”
“魔身種道大法!
修行此法,亦需你有符箓法體才行——你反正不會拜入我茅山巫教,無法受箓,沒有心印,無能積聚法體,不過你們灶王神教的‘集薪火法’,煉成之后,
得一道‘火神身’,
用來修行‘魔身種道’也是夠了。
你若修行此法,老道可以為你‘搬山’——不過,這也得等你和我回過茅山巫后才行!”
“……也好。”
……
入夜。
依舊是灶君廟里。
陰喜脈眾弟子圍著火盆坐了一圈。
火光映照得眾人面孔明暗不定。
蘇午撿了根粗木棍,挑撥著火盆里的柴禾,使之燒得更旺。
片刻后,
他放下木棍,
從懷里摸出了幾本冊子,遞給旁邊的珠兒。
珠兒接過冊子,正不知所以時,蘇午先開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