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v css="book_n fix" id=&ot;text&ot;
………李林甫不給面子地放聲大笑,鼓掌高喊“綠帽相公”,就連李隆基都忍不住嘴角一彎。
【這個“孩子”真正的父親到底是誰,史書無載。不過能讓之后貴為權相的楊國忠隱忍不發、笑咽苦果,想必孩子生父的地位應該非比尋常吧。】
水幕話音剛落,整個亭子頓時寂靜一片,楊國忠絮叨驟止,兩眼發直,其余的人不由自主地將目光偷偷瞥向……
“看朕作何?!”李隆基拍案而起。
眾人面上低眉斂目,思緒卻已狂野奔騰,其中尤以楊貴妃為最——圣人好色,她素來看在眼里,都說妻不如妾,妾不如偷,難道和姐姐們眉來眼去還不夠,圣人他又雙叒……
【楊國忠胸無大志,喜好享樂。他曾經對人談起自身志向,直言“要取樂于富貴耳”。得寵后,他便開始縱情享樂、作威作福。每逢玄宗貴妃游幸華清宮,楊氏姐妹總是先在他家集合,用各色珠寶裝飾車馬,彼此競賽,而楊國忠更是手持劍南節度使的旌節在隊伍前方耀武揚威、賣弄權勢。】
楊貴妃撥弄著腕子上價值千金的翡翠鐲,不以為意地撇嘴。楊國忠倒是一個激靈,迎上李隆基不善的目光,結結巴巴地解釋:“圣上,娘娘千金之軀,臣、臣舉旌節乃為護送,絕、絕無炫權之意。”
【關于楊氏兄妹的驕奢淫逸,杜甫曾于天寶十二載作《麗人行》,此詩通過描寫楊氏兄妹曲江春游的排場,從側面反映了安史之亂前夕唐朝貴族的腐化和墮落。】
聽到這里,楊國忠一躍而起,望向杜甫的眼里不由帶上殺意:“你到底寫了多少詩?”
面對楊國忠的逼迫,杜甫眼如深潭、腰似青松,別有一番氣度風骨:“回大人話,水幕有言,此詩作于天寶十二載,現今天寶十載,臣不知未來之事。”
“坐下!楊釗,你若問心無愧,何懼子美愛卿作詩?”
“朕倒是想聽聽,天寶十二載你到底做了什么荒唐事!”
【三月三日天氣新,長安水邊多麗人。態濃意遠淑且真,肌理細膩骨肉勻。繡羅衣裳照暮春,蹙金孔雀銀麒麟。頭上何所有?翠微匎葉垂鬢唇。背后何所見?珠壓腰衱穩稱身。就中云幕椒房親,賜名大國虢與秦。】
【杜甫在《麗人行》的開頭用細膩的筆觸詳細描寫了楊氏姐妹的嬌艷姿色,用華麗的羅裙和精美的頭飾展現了她們的高貴地位。】
聽到水幕夸贊自己,楊貴妃臉上不由露出一絲得意。她朝杜甫點了點頭,輕聲贊許:“寫得倒不比太白差。”
【“紫駝之峰出翠釜,水精之盤行素鱗。犀筯厭飫久未下,鸞刀縷切空紛綸。黃門飛鞚不動塵,御廚絡繹送八珍。簫鼓哀吟感鬼神,賓從雜遝實要津。”中間這八句,杜甫著重描寫了三位夫人宴飲時的奢華場面。玉盤翠碟盛滿山珍海味,三位夫人卻遲遲不動筷,只因她們早就吃膩了這些。】
【“后來鞍馬何逡巡,當軒下馬入錦茵。楊花雪落覆白蘋,青鳥飛去銜紅巾。炙手可熱勢絕倫,慎莫近前丞相嗔!”全詩最后六句描寫了宰相楊國忠參宴的排場,最后一句更是意味深長。明明是游宴,為何他人靠近,宰相就要動怒?正所謂綠人者,人恒綠之,月兮在這里就簡單提示一句,樂史《楊太真外傳》有載:“虢國又與國忠亂焉。”】
【天寶十二載,曲江邊的楊氏兄妹對美食厭飫難咽,與此同時,關中地區因接連降雨導致嚴重饑荒,民不聊生。玄宗也曾關切雨災,但楊國忠卻故意讓人拿好莊稼給玄宗看,并謊告玄宗“降雨雖多,卻不至于傷害莊稼”,終讓玄宗信以為真。】
【此外,楊國忠還令御史彈劾上奏水災情況的太守房琯,導致后來再無官員敢匯報實情。杜甫哀嘆民生,作《秋雨嘆三首》,其中有一句“禾頭生耳黍穗黑,農夫田婦無消息”說的就是災情無法上達天聽之事。】
「貞觀十二年」
“禾頭生耳黍穗黑,農夫田婦無消息。”
李世民喃喃著杜甫那句描寫天寶水災的詩句,眼角逐漸濕潤。
去年九月,黃河泛濫,李世民曾親自到洛陽的白司馬坂查看災情。
面黃肌瘦的災民在荒蕪田間或站或坐,眼里渾濁而空蕩,如同一群行尸走肉。當李世民帶著救災的將士在他們面前打開糧鍋時,他們麻木的面孔終于有了活人的情緒。他們捧著碗跪在李世民的面前放聲大哭,聲音悲切凄涼,聽得一旁的官兵都滿眼含淚。
如今,隨著天幕念誦著杜甫的詩句,那凄厲的哭聲又在李世民的耳邊響起。
“小子可恨,小子可恨!”
李世民仰天長嘆,就連一旁侍候的朝臣也都眼中含淚。
……
貞觀的君臣在天幕下痛惜長嘆,天寶的君臣在亭子里相顧無言。
水幕語畢,在李隆基看死人一般的冷峻目光下,楊國忠從椅子里緩緩滑落在地。他的嘴巴開開合合,卻擠不出一個字,最后渾身如過電般一顫,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