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公主在得知事情的真相后,氣得拍案而起,直接帶兵闖入刺史府,將王炳忠和他的黨羽親信全部綁了,關(guān)入大牢,擇日問斬。
血煞影陣被破除后,不計其數(shù)的災民回到了幽州城,開始哄搶食物。
城里已經(jīng)亂成一鍋粥了。
沒有辦法,長公主下令立刻開倉放糧,搭棚施粥,救濟災民。
但幽州城的倉儲并不富裕,預計半個月后就要見底了
“許大人,本宮幾日前向長安發(fā)了一封求援信,請求父皇撥發(fā)賑災款。”大殿內(nèi),李師師正襟危坐,一臉愁容地對許天明說道,“但是如今到本宮手上的款項,只有區(qū)區(qū)三萬兩。”
三萬兩換做糧食,都不夠這批災民一天吃的。
許天明微微頷首,沒有說話。
他明白這其中一定有官吏貪污賑災款項。
否則以大唐皇帝的手筆,定然不能只發(fā)區(qū)區(qū)三萬兩賑災款過來。
這筆款項可能原來有三百萬兩,亦或是三千萬兩。但從長安開始,官吏們就開始對賑災款層層克扣,一路剝削下來,等到了長公主手上,就只剩下這么點
如果以原來長公主的威望,想必這些人的膽子沒這么大,但是如今的長公主已經(jīng)失去了唐光宗的信任,被流放到幽州這個封地,也就失去了爭奪皇位的統(tǒng)治,他們也就更加肆無忌憚起來。
對于大唐朝野腐敗這檔子事,許天明不關(guān)心也不想摻和,他現(xiàn)在只是想要如何解決幽州的災情。
略一沉吟后,許天明開口對李師師說道。
“殿下,我有辦法可以解決糧食短缺的問題。”
李師師神色一怔,而后面露喜色,趕忙問道。
“許大人真的有辦法!?”
李師師剛到任,便遇上了饑荒這般棘手的問題。她這幾日茶飯不思,愁顏不展,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召集有才干的部下開會討論,但最后還是一籌莫展
沒辦法,糧食短缺是最難根治的問題,若是不把這點解決了,災民的嘴,就像是填不滿的無底洞。
李師師想到不久之后,幽州城浮尸遍野,怨聲載道的場景,就不禁悲從中來,晚上躲在被子里哭,痛恨自己的無能
一聽到許天明有辦法解決糧食的問題,李師師頓時喜出望外。
以她對許天明的了解,許天明不怎么喜歡說大話。
“辦法自然是有的。”看著激動之色溢于言表的長公主,許天明頷首,繼而說道,“咱們幽州城,饑荒的原因在于氣候干旱少雨,糧食作物因缺水而枯死,最后導致百姓顆粒無收,忍饑挨餓。要想解決這一問題,最好的辦法還是完善一下糧田的水利工程。”
“水利工程?”李師師愣了一下,隨后明白了。
許天明的意思是將別處的活水引到糧田中去。
其實大唐自古就有興修水利的習慣,開鑿大運河,修建水庫。
只不過幽州城實在地處偏遠,享受不到這些好處,因為大運河早在流經(jīng)幽州之前,便已經(jīng)徹底干涸,河床都見底了。
“可是,許大人,現(xiàn)在要想從南方引水過來,是否已經(jīng)太遲了?”李師師有些擔憂地問道。
“干嘛從南方引?”許天明撓了撓頭,一臉迷惑地問道,“這里不就有現(xiàn)成的嗎?”
“許大人的意思是養(yǎng)心湖?”李師師恍然大悟,但思索片刻后,又想到了另外一個問題,“可是,雖說養(yǎng)心湖的水位夠深、耐干旱,但是幽州的糧田都在城外西山上,光是高低差便有數(shù)百米,這湖水可怎么引的上去。”
李師師說的不錯。
幽州土地貧瘠,作物很難成活,也就只有西山上那片開墾出來的土壤還算肥沃,所以大家都在西山上種糧。
老百姓也不是沒有嘗試過許天明這個想法,將養(yǎng)心湖的水引到西山上去灌溉,但最后都以失敗而告終了。
畢竟水怎么可能從低處流向高處呢?
“殿下不用擔心,關(guān)于這個問題,我已經(jīng)想到解決的辦法了。”許天明一臉風輕云淡地說道,“你就等著我的好消息吧。”
李師師雖然心有仍有疑慮,但還是選擇相信許天明。
因為許天明是個神奇的男人,他總有辦法解決那些看似不可能的危機。
“那本宮,就靜候佳音了。”
時間緊迫。
許天明趕緊帶著慕劍茵和兩位師妹,來到西山開始著手種植。
西山不是一座山,而是一小片山脈。
可以看見這里有成千上萬畝的農(nóng)田,但都已經(jīng)因為旱災而荒廢了。
“咦,師兄,你手里拿著的是什么啊?”楊六花忽然發(fā)現(xiàn)許天明掏出來一個手掌那么大的黃色疙瘩,不由將小腦瓜湊上去瞧了瞧,然后發(fā)出了疑惑的聲音。
聽楊六花這么一說,李嫣和慕劍茵也湊上來看了看,但都看不出這是個什么東西。
許天明把黃色疙瘩拋接把玩了一會,笑著說道。
“哦,這玩意啊,六花你以前不是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