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書樓的小陰域面積很大,里面的藏書更是幾如汗牛充棟,擠擠挨挨擺放在一起,自有一種肅穆莊重的氣氛籠罩過來。
盡管孟彰已經不是第一次來這太學的藏書樓小陰域里了,仍然還是被這里的藏書鎮得整個人都沉靜了。
他在這書山里兜來轉去,許久后才終于從中抽取出一本書典來。
捧著書,孟彰也沒急著離開,就在這藏書樓小陰域里尋了個僻靜的角落慢慢翻看。
可不知是不是今日的日子比較特殊,往常里這一個僻靜的地界居然來來回回轉過了不少人。
孟彰抽空看了兩眼,發現這些人并不是沖著誰個來的,他們是在這里翻找資料。
孟彰便沒再理會,仍自捧著手中的書典看得認真。他這一看,便翻看了足有一個時辰。
待孟彰意猶未盡地從這一處偏僻角落走出來的時候,他還順道又去找了幾本儒家和法家的經典來。
他現在可不只是童子學里的生員,他還是助學。
作為助學,他從這藏書樓小陰域里能更多借幾本書典出去呢。
就在孟彰往太學外走的時候,他不經意間瞥見了幾個有些眼熟的背影。
看這里的記載山中草木稀疏,土石黃中泛紅,隱見血色。這分明就是鐵礦所在!
一位生員極力壓低了聲音跟周圍的同伴說話,但可惜他的情緒委實高昂,那聲音落到身邊人耳邊時候到底有幾分尖銳。
汝南中有大礦,若能順利開采并冶煉出來,汝南這邊的勝算不低。所以我覺得,天下諸藩之中,汝南這位更值得投效。
他的同伴中有不贊同的,當下就也壓低了聲音爭辯。
大礦有什么稀奇的?我們炎黃九州地界若是仔細扒拉,哪一處是真的貧瘠到沒有一分一毫能助益皇業的資糧,關鍵還是得要有人。更要有人才!
沒有人才將這些資糧轉化并成功利用,這些資糧也不過就是死物而已,幫不上什么忙的。所以我還是覺得齊王的勝算更大。
你們可莫要忘了,當年的齊王,可是最受兩代晉皇喜愛的。相比起現在待在皇位上的那位來,齊王一脈的名分其實更正統。而且
齊王齊王,這個藩王的封號就很了不得。
還是有人不贊同這個同伴的說法。
封號再了不得,當年的齊王更受兩代晉皇喜愛又如何?如今坐在皇位上的那位才是正統。要我說,還是莫要折騰了,干脆一點承認正統了事。
雖然那皇位上坐著的人確實能力不夠,但現在陽世天地那邊的嫡長皇子也不是吃素的,他可以支撐皇業。我們不多折騰,只推那位嫡長皇子上位,因這皇位承繼而掀起的風浪就可以盡量壓到最小
唉。說話的這位生員低嘆了一聲,皇位爭斗居然殘酷,但真正遭難的還不是參與其中的諸位藩王大才,而是天下的黎民。
各位同窗都是博學多才的賢才,在行事之前,如何不能多考慮考慮這天下百姓?
孟彰在側旁聽見,臉色不動,卻也知曉這是司馬慎那么多年造勢的成果了。
如果換成司馬慎彰顯自身存在和能力以前,別說司馬鐘這一系不會被納入考慮范圍,就是司馬鐘的那些同父兄弟們,旁人看著也會多遲疑幾分。
你這話說得不對。又有人反駁道,如今陽世天地里那位嫡長皇子看著是很不錯,但誰知道當今身上的毛病是不是也會出現在這位嫡長皇子身上呢?
縱然這位嫡長皇子與他的父皇不一樣,聰穎英明,可誰又能確定當今之事會不會在嫡長皇子的血嗣身上重演?若再來一位當今這樣的皇帝,你們覺得我們這一代人在后人眼里都會是個什么樣的印象?!
一個朝代出現一位愚鈍之君已經是滑天下之大稽了,若還再多來一個
呃,提起司馬慎的那位生員幾乎難以反駁,當今這事,當今這事
最后他也只能將司馬慎再拉出來說話。
但你們得承認,太子殿下是個仁善之君。他的資質在各位有能力的皇嗣中是最強的。倘若只因為他身上有舊事重演的可能就否定了他,這對他不公平。
有人反駁:太子殿下確實是個好的,但為了給他一個公平就要將天下百姓的命數全部壓上,這對天下百姓又是否公平?!
也有人補充道:太子殿下的仁名與能力一直都只在傳言之中,他是否真的有本事,我們統都還沒有真正見證過,還需要后續再看。但有一點
太子殿下想要上位,必須得壓服了他們司馬氏宗室里的一眾藩王,然后還需要收拾時局、重整山河。
這一樁樁一件件的,都需要他來做,也需要他做好。
一旦有哪里出了差錯,那這司馬氏的江山
那位生員不說話了,其他的生員也都沒有了話語。
在后頭默默往前走的孟彰忽覺心神一動,他下意識地往陽世天地的帝都洛陽看了過去。
黑無常的聲音在孟彰耳邊直接響起,給他簡單分說了一下當前陽世晉廷的權位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