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翻動靜,可真是不小啊。
孟彰心下這般慨嘆著,其實心湖波瀾不驚,根本未見一點漣漪。
當今世道,世家與皇族共掌天下。
又或者說,這個世道根本就是世家的天下,因為司馬氏認真算下來,其實也是一個世家大族。
若仔細分說的話,司馬氏一族所以會將整個漢族天下禍害成那般慘狀,也是因為司馬氏一族其實沒有將自家家族的位格從世家大族升華到皇族。
說得更明白一點,那就是司馬氏一族只是地主的胸懷,卻坐到了皇位上。
在司馬氏一族眼里,天下是他們的土地,是他們司馬氏一族所握有的家財。天下的百姓,也只是他們的佃戶,而根本不是子民。
所以武帝司馬檐可以將天下交給先天弱智的兒子;所以可以忌憚防范諸世家望族而將諸世家望族里的棟梁趕出朝堂中樞,令他們清談閑居,而重用外戚;所以他可以為了幫助他的兒子坐穩帝位,給司馬氏宗室分封,終有八王之名
孟彰眨了眨眼睛,將那發散的心緒帶回。
方今天下,世家望族林立。但世家與世家之間,也同樣有等級之別。
以官職為界線,尚書官位以上的為甲等姓,九卿及各方伯爵為乙等姓,常侍大夫官位為丙等姓,員外刺史等官位為丁等姓。
而如今,帝都洛陽里的各家,從丁姓到乙姓,都有嫡支子嗣向他示好,甲姓則由旁支子嗣出面,轉換過來一看,那即是朝堂中樞里,上至尚書諸王,下至員外刺史,都在觀望著,等待著。
慎太子
孟彰垂眸半餉,終于將手中書冊從后往前翻,在謝尚那一頁上停住。
他捧著書冊站起,來到學監書案近前。
學監和孟廟覷見孟彰這邊的動靜,都默契地簡單收了話題。
擇定了?學監笑問道。
孟廟在旁邊看著,也隱有感嘆。
仔細算起來,這已經是阿彰第四次還是第五次從茫茫資料中為自己挑選人脈了吧?
想到自己就是被孟彰從眾多候選中挑擇出來的英杰,孟廟不自覺地又挺了挺脊梁,笑得更為矜持。
孟彰雙手將書冊遞了上去。
學生有意請謝師兄為學生做這個導引學員。孟彰說得很是謙遜。
學監面上聲色不動,似乎未對孟彰的決定有任何評判。
謝師兄?他先問,然后一眼看過向著他打開的書頁,便即恍然,原來是謝尚啊。
孟彰點了點頭,解釋也似地說道:學生阿母就出自陳留謝氏。
當然,這只是其中一個微不足道的影響因素。真正的關鍵是,這個世道的世家望族里,真正讓孟彰高看一眼的,就只有這一個陳留謝氏。
陳留謝氏起自東晉,在西晉時候,陳留謝氏不過只是一介寒門。哪怕到了東晉初期,陳留謝氏也只是尋常的望族。
從根基上來說,它和其他的頂尖世家望族都差了一瞬,但到得前秦苻堅起兵侵境的時候,卻是謝氏的郎君以少勝多,打贏了淝水之戰,才保全了東晉江山。
而自淝水之戰后,攀升到世家望族頂點、真正跟瑯琊王氏比肩的謝氏,卻選擇了隱退。
這就是很聰明的選擇。
更聰明也更厲害的是,即便謝氏隱退,比起其他世家望族更少地參與實際政治,它也保持了自家最高門第的地位百年不墜。
從這種種看來,陳留謝氏,就勝過了瑯琊王氏。
瑯琊王氏鋒芒太過了,以致于到了后來一蹶不振,徹底衰敗。
當然,這都是孟彰前生的事情了。在這一方世界里,陳留謝氏已然提前崛起,與孟彰前生所知的那些不一樣了。
孟彰也沒想憑前生所知的點滴去看待今生這方大晉世界里的人與事,但即便只以今生的所知來看,如今僅在第二等門第里的陳留謝氏,也還是要比第一等門第的瑯琊王氏更有后勁。
學監點了點頭,也不知信了還是沒信。
他笑問孟彰:真的決定了?不改了?
孟彰點頭:決定了。不改了。
學監抬手,在記錄謝尚資料的那一頁書紙上留下一個明顯的印記后,將書冊合上。
那我便為你通傳下去,稍等片刻,謝尚就應該能過來了。
孟彰點頭,乖巧道謝:多謝學監。
不過是份內之事罷了。他搖搖頭,又從書案里扒拉出一本書冊來遞給孟彰,書童也挑選一個吧。
這本新遞給孟彰的書冊表面看上去與方才那本書冊厚度極度相似,都是只有二十來頁的樣子,但等孟彰真的將書冊翻開,才真正明白了其中的不同。
比起上一本來,這一本孟彰一頁一頁地翻過去,卻還以為自己永遠翻不到盡頭。
孟廟在一旁看著,也很有些咂舌。
太學里的書童,這般多?
學監不以為意:這還是經過初步篩選了的,否則,只會更多不會更少。
孟廟沉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