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監在旁邊看著,似未有半分異樣。
既然孟彰都已經點頭應下了,那孟廟便也就答道:學監所言甚是,那就依學監所言吧。不過,若是到最后我家阿彰還是沒有辦法跟童子學里的同窗和睦相處的話,還希望學監能夠準允我家阿彰退出童子學。
學監一整面上表情,肅容應道:自然。
第52章 (修bug)
雙方達成了共識,便開始進行最后的錄名程序。
學監回到書案后頭,提筆書就了一份文書,然后抬頭對孟彰道:彰小郎君,將函書給我。
孟彰上前兩步,將袖袋里的那封太學函書雙手遞了過去。
學監沖他笑了笑,將那函書接過,開始一通的忙碌。
待到學監終于放下毛筆的時候,他手邊一塊墨黑玉石分化出一頁飄向孟彰。
孟彰抬眼看了看這頁玉牌,又偏過視線去看學監。
學監神色柔和。
收下吧,這就是你在太學里的身份玉牌了。往后不論是在太學里行走,還是在太學里學習生活,你都得以它為憑依。
作為太學生員,孟彰你需得好生保管。
孟彰恭敬聽訓,雙手接過那頁玉牌。
他在孟廟和學監的見證下,將這頁玉牌配在了腰上。無形的神光沾染了孟彰的氣機,一筆一筆勾勒過玉牌中刻錄的文字,將那四個篆文點亮。
太學,孟彰。
學監微微點頭,又對孟彰道:為了方便太學里的生員,每一位生員入學時候,太學學里都會分派一位導學生員、一位書童照應。前者是為了照應生員學業,后者是則是為了照應生員起居。
說到這里,學監的手在書案上一陣翻找,捧出一本書冊來。
導學生員算是師兄,需得講究雙方的緣分。學監彎著腰,將那本書冊遞到了孟彰面前,孟彰,這里面的,都是有意愿成為你導學師兄的太學生員,你從里頭選一個吧。
孟彰雙手將那本書冊接了過來,卻沒有立時翻開,而是問道:敢問學監,學里分派的書童
待孟彰接過書冊,學監便也站直了身體。
說是書童,學監神色更為柔和,但他們都是從各地前來太學求學的生員。
學監看定孟彰:但他們出生普通,天資也沒有足夠優秀到能讓太學、各家看重,愿意為他交付束脩,他們便只能另尋辦法。
孟彰垂了垂眼瞼,也聽懂了。
就是勤工儉學的旁聽生。
孟彰微微點頭:學生明白了。
學監笑了一下,溫和道:好好挑吧。
不知是循依常例跟孟彰提這一句的,還是別有深意地在提醒著孟彰些什么,學監最后道:莫要疏忽。
孟彰點頭,果真在旁邊尋了個位置坐下,一頁一頁地翻過書冊。
見孟彰翻書翻得專注,孟廟也沒有干坐著,很自然地開始跟學監交談起來。
學監,生員入讀太學后,是不是可以不留宿學里,每日歸家自安的?
學監也自然地跟孟廟說道起來。
確實,我們太學的風氣慣來寬松,沒有那么多的條框。彰小郎君是準備在自家府里安住嗎?
孟廟點頭道:是,我們在修文街里有一座宅邸。
修文街?學監也不驚訝,只點頭笑道,那倒是方便。
跟太學只隔了兩條街,還能不方便么?
孟廟矜持點頭,他又問:我聞說太學里常有種種修行資糧作為生員嘉獎,不知可是真的?
學監點了點頭:確實。如果生員足夠優秀的話,我們太學里,還會開放部分陰域供生員修行學習。不過想要取得太學里的這些嘉獎并不容易
若只從表面看,這本書冊不厚,約莫只有二十來頁,可孟彰一頁一頁地翻過,卻許久都沒有翻到盡頭。
孟彰有些意外,又并不覺得有多意外。
他只是微微垂眼,便仔細去看書冊上的內容。
陳資,穎川陳氏子,習《詩》,入太學已十八載,性周全,薄有聲名。
孟彰翻了過去。
顧誠,吳郡顧氏子,習《論語》,入太學已十九載,性溫平,擅書畫,薄有聲名。
孟彰又翻了過去。
崔遠,博陵崔氏子,習《春秋》,入太學已二十一載,性闊朗,擅奕,薄有聲名。
孟彰一頁一頁地將這些書冊翻過,到不知多久,才終于減緩了翻頁的頻率。
謝尚,陳留謝氏子,習《尚書》,入太學已十六載,性安閑,擅書,薄有聲名。
謝尚,陳留謝氏旁支,跟孟彰的阿母謝娘子是同族。
孟彰只在這一頁略停了停,便繼續往下翻。
這部書冊里的名錄很多,孟彰從第一頁翻到盡頭,心里也已經有了計較。
顯然,這帝都里有名有姓的家族,如今都分了一些目光投落在他身上。
從品階最低的丁姓,到第二等的乙姓,都有嫡支子嗣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