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里分給孟彰的資源,孟商、孟松這些未曾分家立府的小郎君知道,孟敏這個已經長成的孟氏女郎君當然也可以想見。
但即便如此,她還是著人代她為孟彰送上了一份十二月神引。
這是為什么呢?
因為十二月神引,約莫就是她能夠拿得出來的最好的賀禮了。
禮單沒有記錯的話,孟彰認真想了想,重新點頭道,敏姑母送來的,確實只有這一份十二月神引。
孟商沉默一瞬,忽然抬起目光,定定看住孟彰:十七,你告訴我,族中所有往郡城隍府上給你送過禮的族人,你是不是都記得?
孟松、孟陽、孟安原本還都在各自想著些什么,這會兒聽到孟商的問題,也都齊齊回轉心神,或驚或疑地看定孟彰。
五個未長成、未能獨自立府、還在長輩羽翼護持下生活的小郎君湊在一起說話,放在往常時候,大抵是沒有多少人會特別留意的。
但今時,卻是不同于往日。
這五個湊在一起說話的小郎君里頭,有今日這場宴席的正主。
雖然說因為考慮到孟彰這個正主年齡尚小,又顧慮孟彰的喜好和心情,來郡城隍府上赴宴的各位孟氏郎君都只是簡單地跟孟彰說道了幾句就放了他自由,但這并不代表他們就不會留心孟彰那邊的動靜。
尤其他們還都有修為在身,耳力不俗,往孟彰這些小郎君圈子里分去一點注意力并不是多么為難的事情。
也所以,幾乎院子里的所有孟氏郎君,都聽到了孟商的問題。
孟椿、俑人梧臉色皆是平常,不見任何異狀。
倒是院子里散在各處的孟氏郎君,都忍不住一陣陣耳語。
居然是真的
我還以為這不過是郡城隍府又或者宗房那邊為了安撫族人而放出來的消息呢,沒成想
是啊,這么做,真的有必要嗎?
畢竟是未經歷多少世事的小郎君吧
所以,所以那消息,是真的?原本正在與孟廟敘話的一個孟氏郎君轉眼看向孟廟,低聲問他道。
孟廟低嘆了一聲,對這個平日里還算是親近的族人道:是真的。
所有整理出來的禮單和名錄,阿彰都看過了一遍。
那位孟氏郎君怔忪,半是奇怪半是復雜地開口問:可這有意義嗎?
我是覺得沒有意義的。孟廟先是說道,然后又搖搖頭,阿彰自己不是這樣認為的。
那他那位孟氏郎君自己也說不上自己到底是什么樣的心情,只能順著心中涌動的思緒,將話說完,那他是怎么想的?
提起這件事,孟廟心里其實是有些愧疚的。
當日阿彰雖然沒有特意要求,但他的意思是不愿意將這件事往外傳的。他原本也無意跟外面的族人透露,只可惜,阿祖和梧祖
他們不是這樣想的。
孟廟看向了那邊被孟商、孟陽這四個小郎君簇擁在中央的小郎君,將當日里孟彰跟他說的話也給這位孟氏郎君復述了一遍。
回應了一點心意嗎?
那位孟氏郎君沉默許久,緩慢搖頭,卻沒有多說什么。
他也沒有看任何人,不看近在身邊的孟廟,也不看遠遠待在一處角落卻始終在視野中央的那位小郎君,自顧自端起酒杯,一口盡飲杯中酒液。
透亮的酒水在他嘴邊落下,打濕了他一小片衣襟,但這位孟氏郎君渾不在意,只招手取來了酒壺,又給自己滿上。
孟彰察覺到了從院子各處匯聚而來的目光,更敏感地分辨出這些目光里復雜的心思。
是不解,是揣摩,是猜疑,是嗤笑,也是好笑,更是沉默
他們不能理解孟彰,于是就粗暴地將孟彰的做法歸結于小郎君的天真。
他們正在俯視著孟彰。
高高在上地、用一種所謂成人的包容俯視著孟彰。
畢竟啊,能出現在今日這一場宴席上的,除了孟商、孟松、孟陽、孟安這四個小郎君以外,都是在安陽孟氏一族里有些手段、有些份量的族人。
孟彰平靜的心湖激起一圈圈的漣漪。
他果真是
很難喜歡這樣的場面啊。
孟彰抬眼,看向了孟商。
孟松、孟陽和孟安他們也都帶著一種奇異的疑惑,凝望著他,等待著他的答案。
孟彰笑了開來,隨意又天真:他們都給我送了禮來,我看一看不是理所應當的么?至于記下
雖然我還只是一個小道童,但也是入了道的,記下這么些東西,花不了我多少時間,看一遍順道也就給記下了。
有問題?
孟商想了想,好像還真是沒有問題。
但要他直接順著孟彰的話點頭,他又覺得渾身不對勁。
一時間,孟商僵在了原地。
孟彰又是笑了笑,親自取了茶壺過來,給孟商、孟陽他們這些小郎君續上茶水。
接著他的目光就落到了孟安身上,將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