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下雨都要常來。
雨傘也有庇護之意,望婆家照顧新媳婦。
除此之外也有吃咸鴨蛋和皮蛋,賽龍舟,掛香囊的習俗。
“二瑞哥,你要給巧云嫂子家送節嗎?”小滿問。
他已經知道小天和小蘭姑姑的事了,也是被氣得夠嗆,壓不住脾氣就要進城去找那杜姓女婿。
還是江枝說現在杜家在縣城的房子是租的,那女婿也不在,這事還等以后再算。
小天的身世不明,但能肯定不是小姑的孩子。
小滿也替大瑞哥二瑞哥不平,只等以后小天回來,定要講清楚。
知道二瑞心情不好,這幾天小滿一到晚上就來陪他說一會話,寬寬心。
今天夏秀才說端午,小滿也就順勢提到“送節禮”。
二瑞嘆一聲氣:“我還不知道你巧云嫂子的娘家在哪里,她爹也沒有來過!”
巧云跟他的婚事有點特別,也不算很特別。
成婚前,徐二瑞只見過老丈人。
再見時,老丈人背著一個包裹,身后跟著一個姑娘,那就是巧云。
巧云父女來到徐家村三天就拜堂成親,老丈人一走就再沒有來過。
原因無他,巧云的娘家在大山里,出來一次翻山越嶺,還需要穿過急流大河,一般情況他們都不會出山。
二瑞跟巧云的婚事,還得從多年前一次服徭役開始。
因為修官道大量征民夫,巧云的爹被強征調出大山,可服徭役時受傷。
徐二瑞的爹徐茂萬也正好在一起修路,他身體不好,平時干活就得巧云爹多加照顧。
這次巧云爹受傷,徐茂萬二話不說就將人帶回徐家村,一養就是半個月。
傷好后,巧云爹覺得這家人好,家里條件也好,有房有地還鄰著官道,比大山里的自家好了不知道多少倍,直接就拍板定下親事。
等到巧云滿十六歲,他就帶著女兒過來拜堂成婚了。
這些年別說送節禮,就連家在哪里都不知道。
二瑞在說端陽節送禮,山上江枝和小滿奶,還有巧云、春鳳也在說這事。
江枝道:“巧云,你若是想家,就端陽節回去吧!跟二瑞一起走,小彩霞留著我帶。”
巧云搖頭:“不回去,我不認識路!”
她想家,但不能回去,不是推脫,的確是找不到自己的家。
當初跟著爹出山時,在山里過了好幾夜,還差點遇到老虎,幸好爹對山林熟悉才躲過。
爹在自己嫁出來時就說過,以后好好過日子,別再回娘家,娘家實在是太苦了。
山里的妹子都是拼命想嫁出山,村里的妹子就嫁進鎮。
父母都希望女兒能找一個好人家,常常會說:“你要是嫁到鎮上,我們來趕集也好放一下背簍,喝碗水再走!”
巧云的爹也是這樣想的,徐家村這里有田地有官道,比山里好。
當年背著幾套自家紡的粗布衣裙送來女兒,拿回去五兩銀子就再沒有登門。
江枝對這種事情見怪不怪,從徐二瑞那里已經知道,原身的娘家也在山里,早已經沒有聯系。
這種事情并不是個例,每個村總有兩三個這樣的媳婦,秦氏嫁過來也差不多。
小滿奶聽到巧云不回娘家,又看看一旁的春鳳,嘆息道:“女兒家菜籽命,撒到哪方,就在哪方落根開花,落在肥處迎風長,落在瘦處苦一生。”
春鳳自然也是不回娘家的。
從兵亂開始,她回到徐家村已經兩年,無論是娘家還是那個男人,都沒有來這里找過。
在他們的心里,春鳳已經死了。
在春鳳心里也當自己死了!
對于過節這事,每家的情況都不同。
窮居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
外來戶們自然是沒有辦法再回老家,徐家本姓這邊卻是熱鬧。
從年前修房子和官道服徭役后,周圍村鎮知道徐家村有了人氣,這半年里斷斷續續都有親戚過來打聽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