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根寶雖然不能像她想象中那樣大把掙錢,可對她,對孩子是全心的好,換一個男人會不會再這樣很難說。
徐家雖然窮,也是和善人家,只要自己不挑事,日子過得下去。
村里人又勸劉氏饒了小夫妻一次,只要兩人愿意改,還是別拆了姻緣。
當父母的都希望兒女夫妻和睦,肯定不想看見妻離子散,家破人亡。
劉氏是個老好人,徐根有和田氏本也是老實心善的,這次任由村長處罰,也是徐根寶和王小菊實在做得太狠,讓一家子寒了心。
不管村里人怎么勸,劉氏都抹淚不說話。
換成以前,王家老大說不定就同意妹妹和離回家,再挑一戶好點的人家嫁了。
可現在他是萬萬不答應,一但和離,自己家跟徐根有家就沒了關系。
若是徐家再一紙述狀告去縣衙,那幾個混混要去蹲大牢不說,王家也要吃官司。
再說了,夫妻之間吵架,床頭打架床尾和,過一夜就好,哪有說分就分的。
即便真的過不下去,小妹也至少要拖上一陣再和離。
“妹夫,你是一個男人,小菊要是再胡鬧,你該教就教,她若是不聽話就打兩下,不打不長記性,不打不成器!”王家大哥耐心教徐根寶怎么管教媳婦。
徐根寶搖頭:“我哪里敢打她,動一根手指頭,你和二哥就要打要殺的,我惹不起,還是分了吧!”
見這個在自己面前從來都是低頭聽話,不敢有半句反駁的妹夫,突然硬氣起來,王家老大還不習慣。
壓住脾氣適應一下才道:“以后你還是回徐家村,你是娶媳婦又不是上門,別聽小菊胡說。”
哭哭勸勸,說說鬧鬧,這事自然是說和。
王小菊哭了又哭,徐根寶也是低頭流淚,兩人跪在劉氏跟前求饒認錯,說以后再也不會好吃懶做,一定勤懇勞動。
劉氏自然也原諒了。
對這樣的結果,江枝沒有表態,但有一個條件,那就是徐根寶和徐根有分家,是真正意義上的分家,互不牽連。
這事其實早就有了,不過當時沒有村長,說分家也只有口頭說過,戶本沒有分,連一張協議都沒有。
現在就要當著村長,當著娘家人的面另立章程,把兄弟兩家徹底分開。
這事無任何異議。
很快夏秀才拿來紙墨,按照之前兄弟倆早就約好的田地家產分法,洋洋灑灑寫下分家文書,所有人都花押落上指印。
王家老大對自家妹妹語重心長道:“以后你就是自己成家的人,想要再依靠別人是靠不上了,日子過成啥樣都是你自己的事,吃干吃稀怪不得別人。”
“以后你也別想著三天兩頭往鎮上跑,嫁出門的女兒潑出去的水,自己興家為人才是正理。”
王小菊默默流淚,哭無聲息!
這些話本來早在幾年前就該想明白的,可她壓根就沒想自己也會單獨有一個家,甚至連結婚的嫁妝都留在娘家不帶。
此時被真正丟開,一無所有之際,才感覺自己已經孤獨無依了!
第241章 孩子們的樂趣
分完家,徐根寶和王小菊就跟著王家老大回鎮上娘家。
村里人都暗暗搖頭:這個媳婦是養不住了,還是早些做和離準備吧!
可剛等到天黑,徐根寶就帶著媳婦孩子回村了。
一副籮筐挑著衣服被褥,王小菊背著孩子,夫妻倆畏畏縮縮躲著人,不敢抬頭。
可晾棚下聚著全村人正在談論這事,一見兩人,自然就看過來。
此時月光明亮,有眼尖的早將兩人狼狽看得清楚。
王小菊本就哭腫的眼睛更加腫了,臉龐浮腫,還多了幾道帶血的抓痕,頭發也被撕掉一片。
徐根寶挽起衣袖,身臂也多了幾道青紫,一看就知道又打了一架。
王小菊被人看得恨不得找一個地縫鉆進去,只能把孩子抱得高高的擋住自己的臉。
這是她跟兩個娘家嫂子打架的結果。
因為她想要走以前的嫁妝銀子。
本來就不滿意的嫂嫂翻了臉,大罵她在娘家拖家帶口白吃白喝大半年,現在還丟下巡檢營那邊的爛攤子不管。
別說家里現在本來就銀錢緊,就是有也不會把以前的嫁妝給她。
嫁出去的女子還想拿錢,門都沒有。
于是一文錢沒有拿到,還被兩個嫂子打了。
王小菊二對一自然落了下風,不僅挨打吃虧,以后也不許再登娘家門。
還是兩個哥哥念在血親的份上,讓她帶走夠吃半個月的糧油和一些鍋碗瓢盆。
等兩人狼狽不堪的回到家,好在婆婆大嫂已經騰出一個窩棚,還把里面的東西擺放好,暫時安頓下來。
至于糧食。
徐根有和田氏把還剩下的幾分苞米地給她,里面還有不少苞米。
只是需要他們自己去掰。
于是,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