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滿奶和巧云早已經把院子收拾干凈,收回來的麥子堆放不下,大部分只能交疊著架在外面的樹桿上。
今年的肥力足,麥子堆成小山,看得小滿爺笑容滿面,又心中發愁。
麥多,山上能打麥的場地不夠,不能一次性脫粒完。
因為沒辦法晾曬,打下來的麥粒堆漚一天就要發熱發芽,那損失就大了。
只能先把麥子收回來堆放在避雨處,還蓋好草簾,這樣才能防止被夜雨打濕,也不用急急忙忙的打麥曬麥。
以后可以每次取出一部分麥草放在地上晾曬,使用樹條和竹桿做的鏈枷敲打脫粒,篩去麥殼,曬干收好才能弄第二批。
梯田那邊的豌豆已經被徐大柱兩口子收獲,就連土也被翻曬過,現在又需要放水整田。
沒有牛拉犁,整田是重活,二瑞和小滿就回來了。
自家村里的地交給田貴管理,到時候會給他折算米糧。
田貴歡天喜地的領下,他現在不怕田地多,只要能養活兒女媳婦,什么事都可以干。
況且妻子又懷著孕,還是要多收糧。
這一次,去年專門弄出來的人工雜交水稻單獨分成一片田,成果怎樣還需要幾個月之后才知道。
有了兩個生力軍,不到一畝的水田很快就插完。
等做完農活,徐二瑞突然跟江枝商量:“娘,我想給夏秀才再送些東西!”
江枝道:“這次分糧,夏秀才可有多領?”
現在徐二瑞在代替江枝管理村里的雜事。
徐二瑞點頭:“給了,按娘的吩咐,夏秀才比其他家多了十斤白面和一罐油!”
每戶人家的借糧都是要還的,但夏秀才這里,江枝自己補貼了一些給他,不用他還。
“那你為什么還要送些東西?”江枝覺得徐二瑞難得有自己的想法,想問清楚。
徐二瑞扭扭捏捏起來:“娘,現在農忙已經做得差不多了,我想跟著夏秀才學識字!”
他現在會的字還是借著許東那些藥名學的,要想真正寫點文書,還差得遠。
對村里孩子學字,江枝早就有打算,只是大家面前還居無頂,臥無鋪,孩子們全部都在撿柴種地。
所有人為生存在奔走,根本沒有閑心讀書寫字。
江枝掰著手指,一件一件數需要做的事。
夏季的暴雨就要來了,村里都是窩棚,雨一大就要漏,這得督促村民趕緊加固。
自己可以借糧讓村民吃飽種地,但不會再拿錢給他們修房。
章縣令一再說以民生為重,自己從回來也一直在考慮:怎么才能有原則的幫扶村民渡過難關,又不養成“等、靠、要”的習慣……
想到這,江枝瞇起眼:自己還是習慣使然,老是用文明社會的制度來約束自己的行事。
這里可不是宣傳“五講四美”的地方。
都說槍桿子里出政權,皮鞭子下自然也出好人。
非常時行非常事,誰敢唧唧歪歪,直接讓小組懲罰打一頓,若是不服再送給章縣令調教去。
心里有了主意,江枝就開始分派任務。
“二瑞,夏秀才那里暫時不急著去識字,你把在鎮上買的工具發出去,讓所有人給我家砍樹。
每人每天給三十文工錢,樹砍下來就建一個寬敞的大屋。
該請工匠就請,不要求多好,泥地木墻結實些,要能扛風雨!就是你在霍家看見的庫房那種。”
“有了大房,以后你學字方便,我下來也不用那“旱廁”棚子。
最主要是,要是遇到暴雨,村里人要有一處躲藏的地方!”
江枝把事情的輕重緩急講給他聽。
徐二瑞也知道暴雨來時的厲害,村里那些窩棚肯定扛不住,如果有一間結實的房子就能讓村民暫時避雨。
“好的,娘,田叔也說過砍樹先給我家蓋房的。”
徐二瑞收起自己想識字的心,還是先做正事。
“另外,村里孩子和婦人也用起來,讓她們挖婆婆丁、泥鰍串、過路黃,撿摘干凈的每斤干貨一文錢!
就讓夏秀才幫忙記賬,讓他娘查驗,收得多就給夏婆婆工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