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官面面相覷。
崔應辰掃視殿中這?一眾各懷鬼胎的同僚,他心知這?其中大部分人都不想開戰,只是礙于無人先開口,于是耐心等?了?一會兒,輕笑一聲:“既然如此,便是大家戮力同心,都不想給裴云京歸降的機會了??”
“崔大人這?話問的,”廖聞歆突然朗聲笑道:“叫原本想奏請的人聽了?,也不敢提了?呀。”
“廖大人這?話說的,我?不問你?不是也不敢說?”崔應辰斜眼看了?看廖聞歆,又掃過朝中同僚的反應,還真有人蠢蠢欲動,欲隨聲附和,“聽御史?中丞這?意思,還是想兵不血刃,迎溫賢王回京?”
尉遲燾低斥窩囊,偏過身?不想瞧晦氣。
“先禮后兵,打仗總是下策,向來開弓沒有回頭箭,一旦發兵南征,后面再?想談和,只怕是要放朝廷的血。不如先派使臣,若是裴云京肯交還兵權,自然也不失為?功德一件,”廖聞歆清咳兩聲,拱手道:“如今五部蠢蠢欲動,大梁內斗豈非重蹈覆轍,再?一次給蠻夷趁虛而入的機會?”
“只是此前那裴云京斬了?介州來談和的使臣,”百官之中,不知誰補了?一句:“足可見此人也是弒殺之人吶!”
“這?還不是因著那位護軍大人的軍令狀,說來裴將軍也是被那李令馳逼到絕路才舉兵反叛的吧?天下分久必合,四海之內的有志之士也可以說是狼子野心,真要這?么論,朝中誰心里不打如意算盤?”度支尚書溫孤翎看向謝遠山,一個罪臣旁支,一個手握大梁皇族,顯然是裴云京的勝算更高,“我?認同廖大人之見,朝廷正值用人之際,不如廣納賢才,若能多招攬一個將帥之才替咱們北伐,也好過咱們自己人內斗,叫別人坐收漁翁之利啊!”
朝中眾臣又是竊竊私語。
“那么其他臣工呢?”崔應辰叫停了?物?議,重申方才的話題,“是主戰還是主和?”
“謝侍郎呢?”田曹尚書文思范忍不住開口,朝中北方官員居多,他看來看去,還是想問謝遠山的意思,“水師此前在裴云京面前吃了?不少虧,如今春來燕子歸巢,軍中將士能咽得下這?口氣?”
“文尚書問我?做什么?玉氏乃我?父親門生是不錯,他叛出?京師也不假,可如今主帥與副將都已更換,軍中將士如何作想我?豈能知曉?”謝遠山大袖一揮,特地看向謝元貞,“況且如今我?頭上?還頂著連坐的罪名呢,我?說的話,與謀逆又有何分別?”
朝中不光原先的謝氏一派,南渡的官員此刻更是移不開目光,如今崔應辰代行天子事,有他在一日,父債未必子來償。
可裴云京若回來,朝中境況或許就不一樣?了?。
“方才溫孤大人所?言有理,”廖聞歆出?來打個圓場,“如今朝廷正值用人之際,謝侍郎的話若是在理,列位臣工自然也該支持。”
“是么?”謝遠山冷笑,“那我?主戰!”
“哦?”崔應辰饒有興趣,“謝侍郎有何高見?”
“這?天下為?何久分而難合,癥結不就出?在權臣與梟雄身?上??要我?說,咱們大梁的將帥已經夠多了?,人多心難齊,”謝遠山撩起自己的衣袖,好似隨意一說,“那裴云京敢叛逃第一次就敢叛逃第二次,咱們賭得起么?”
“知過能改善莫大焉,”溫孤翎卻不認同,謝遠山主戰的呼聲越高,他反而不想讓謝氏得逞,“當年謝氏都能懸崖勒馬,如何輪到裴云京便是賭不起了??”
這?便是要保裴云京了?。
殿中一時靜謐,謝元貞與從兄心有靈犀,此刻都瞥了?眼那溫孤翎。
朝代更迭,世家百官譬如浪中舟船,狂風就是他們的方向,所?謂一呼百應,如今謝氏的旗桿搖搖欲墜,他們要享萬世榮華,此刻就要追索新的方向。
片刻之后,謝元貞沒有收回目光,反而在謝遠山周遭打轉。
“看吧,”謝遠山并沒有發怒,一副意料之中,還有閑心開玩笑,“我?就說我?還是閉嘴的好啊!”
“謝侍郎倒也不必沮喪,列位臣工不過是直抒胸臆,你?我?皆是為?大梁的明日著想,”廖聞歆仍是淺笑,順著謝遠山的話說:“雖說動兵勞民傷財,所?幸先前土斷的底子還在,且凡事有利有弊,動兵怎么說也是有些好處的。大梁以武建國,介州歸降的例子近在眼前,若是那裴云京當真有歸降的意思,也不至于拖到今日也沒個動靜。最?要緊的,是如今他手握溫賢王,這?是有恃無恐。”
廖聞歆最?后點在溫賢王,世家百官卻執拗于自己的腰包聽不進去,天下姓慕容姓裴甚至姓謝實則沒有任何差別,說到底誰能保障世家利益,誰就是世家的再?生父母。
說來說去,打仗要動國本,國本源自土斷,土斷才是癥結所?在,才是世家痛點。
利弊分明至于關鍵之處,百官猶豫的便只是兩國交戰不斬來使,裴云京的態度如今他們摸不準。若是裴云京愿意歸降,那么他們自然一百個皆大歡喜。
可若是裴云京不愿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