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很多了。
馬來西亞境內不允許華人創辦大學,新加坡南洋大學被迫關閉后,就近的出國深造途徑也少了一條。在馬來西亞嚴格限制華人學生的出國條件后,有錢的家庭會送學生赴歐美深造,而多數想要接受高等教育的華生都選擇去臺灣。
比起大陸,臺灣和馬來西亞的關系更加密切一些。
一方面,獨中生赴臺留學不受馬來西亞政府限制,另一方面,臺灣當局秉承著“無僑教則無華僑”的理念,為了發展海外華文教育,給馬來西亞的華人學生們提供了多種優惠政策。
吉隆坡還設立了領事館,主要工作項目就是協助華人學生到臺灣深造,在1957年至1974年間,到臺灣念書的僑生,幾乎有一半是來自馬來西亞。
這批留臺生也是獨中的中堅力量,簡謹儀有很多同事是臺大和師大畢業的,大家提起臺灣,都有著很不一樣的感情。
今天還有同事和她說起臺灣的小吃蚵仔煎、姜母鴨等等,她笑說上次去臺灣已經嘗過了,味道不錯。
下班和同事告別后,簡謹儀坐上門口徐謹禮安排的接送車回家。
簡謹儀回家后時間尚早,四點都沒到,手里拿著之前家里留下的報紙在做剪報,邊看邊回憶梳理一系列事件,做到一半剛好聽見徐謹禮在書房外敲門的聲音。
這是他以前當哥哥的時候留下的習慣,凡是進簡謹儀所在的房間都會先敲門。現在結婚之后,雖然他進臥室不會再敲門,其他情況下仍沒改過來。
簡謹儀走過去開門,徐謹禮過來叫她一起下樓吃晚飯。
徐謹禮不出差的情況下,他們倆的生活都很規律,簡謹儀只有周末會去一趟簡若英那里,平常都留在這。
不過,現在她也有點不想去,因為結婚后簡若英一直念叨著想要當外婆。母親很喜歡小孩,她知道,她也喜歡,但是徐謹禮沒有提過要孩子的事,簡謹儀也沒好意思催,就一直拖著。
不過試探一下,總是可以的吧?
簡謹儀看著給她盛湯的徐謹禮,接過之后,舀起瓷勺抿了一口,裝作很隨意地問:“哥哥,你覺得我們什么時候生孩子合適啊?”
徐謹禮沒想到她會說這個,挑挑眉:“這件事得看你,畢竟要辛苦的人是你,所以你想什么時候要,那就什么時候再說。”
簡謹儀想過很多次,家大業大的情況下,男女無所謂,但肯定得有一個繼承人。還有一個原因,她不想便宜了還有財產爭奪權的徐瑾年。
徐瑾年雖然要改姓獨立,但是到了關鍵時候,家里還有他爭奪的余地,這樣品行不端的人還有錢,簡直就是個大麻煩。
徐謹禮想得要簡單一點,他因為父親頻繁搞婚外情的緣故,在少年時代就很討厭看見別的私生子小孩,導致現在對小孩也沒有什么好感。要是簡謹儀不想生孩子,離世后全捐掉也不是不可以,他對于身后事沒有那么執著。
簡謹儀現在二十七,她覺得自己時間上也差不多了:“要不就這兩年?”
徐謹禮沒有立即答應她:“想好了?無論懷孕還是生孩子都是件很辛苦的事,你最好再想想。”
簡謹儀點頭:“我想過了啊,我還特地看了oga的相關研究,比起別人,我們在生育上確實有一定優勢……”
徐謹禮還未等她說完,就搖搖頭:“理論不等于實際,更何況那種綜合的結論是剔除了個例的普適性結論,我不喜歡拿最重要的人去冒風險。家里親戚多,有的人家孩子不少,直接領養也行。”
“……可是我喜歡小孩,想要小女孩,”簡謹儀看他神情松動,小聲笑了,“你不喜歡小女孩嗎?很可愛。”
徐謹禮就著簡謹儀小時候的樣子套了一下,垂眸輕笑:“是挺可愛的……但是一碼歸一碼,目前關于oga生育方面的研究還是太少,后面再說吧。”
簡謹儀猜他拖著拖著就不提了,他只有在想做的事情上講究效率,一旦不想就八成沒戲:“可是年齡上來了,生孩子也有危險的呀,越晚生越耽誤嘛。”
徐謹禮想了想,一時沒說話,半晌,勸她先吃飯,等他后面去醫院了解過這事再說。
晚上是慣例的二人時間,簡謹儀和他約定過,一周最多四次,叁次比較合適。徐謹禮按照一叁五七、二四六的順序輪著周次來,適當根據他們的行程做調整。
這周是二四六的順序,今天周五,不做的日子簡謹儀會貼在徐謹禮身邊和他聊天。
不過他們倆的性格都很少聚焦于什么八卦,聊的東西趨近于對方的生活,或者一些時政上的問題,不方便和別人討論的,簡謹儀就會和徐謹禮說。
徐謹禮牽著她的手,被簡謹儀握在手里隨意地掰一掰,時不時捏著手指晃一晃。他休息得不算太早,習慣在睡前看一會兒書,結婚后把看書這件事從書房挪到了臥室。
簡謹儀已經習慣他這樣,徐謹禮在看書也不影響他們說話,她看見徐謹禮手里拿著撒赫恩·艾哈邁德書寫的《部長》:“怎么看這個?”
這本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