熙王妃聽了這話,心中一陣氣悶。
秦王妃一句“當年的你”,便是告訴熙王妃,她老了,容華不在。
二則,故意戳熙王妃的痛處。
熙王妃是何等出身,祖上蘭陵蕭氏之后,家中父親是銀雀臺十八名臣之一,兄長任四川總督,為一方君侯,她自小養尊處優,一輩子沒看過人臉色。
而徐云棲呢,一個長在鄉野的小小五品官之女,名不見經傳。
秦王妃拿她們婆媳做比,便是故意給熙王妃氣受。
都是千年的妖精,誰還怕誰呢。
熙王妃心里不待見徐云棲,卻不會在外頭顯露出來,“嫂嫂謬贊,我家的幾個媳婦旁的不說,相貌個頂個的好,走在哪兒,也不至于被人笑話像個男人,當然,相貌嘛,猶在其次,夫妻和和美美的,比什么都好。”
秦王妃臉色一陣黑青。
秦王不喜秦王妃,待她誕下嫡長子,便歇在妾室,如今秦王妃膝下只有一個嫡子,余下王府庶子卻數不勝數。
秦王妃日子并不好過,只是她很快沉住氣,笑著朝徐云棲招手,“云棲啊,過來。”
這是連徐云棲閨名都給打聽到了。
徐云棲眼底閃過一絲訝色,上前施禮,“給秦王妃娘娘請安。”
秦王妃無視熙王妃惱恨的眼神,從腕間退下一個翡翠鐲子,遞給徐云棲,
“初次見面,我看你面善,很投眼緣,來,這個鐲子是我的一點心意,你帶在手上玩。”
秦王妃這一招不可謂不狠。
她手上這個鐲子通體翠綠,水頭極好,一看便價值不菲。
徐云棲必定不受熙王妃待見,她便正好拉攏徐云棲,打熙王妃的臉。
還真是王妃打架,她們這些做媳婦的遭殃。
徐云棲面上不顯,心里卻哭笑不得,孰輕孰重,她還擰得清,她不可能幫著外人來氣自己婆母,盡管她與熙王妃不算融洽。
她和氣笑道,“您一番心意,論理晚輩不該推辭,實則是您的鐲子太貴重了,晚輩承受不起,不若您換個旁的,晚輩接在手里,心里也踏實。”
秦王妃要給什么,徐云棲左右不了,但她必須給熙王妃一個態度。
熙王妃見兒媳婦識趣,沒有入秦王妃的轂,心中頓時舒坦,只是她很快眼光流轉,施施然邁過來,對著徐云棲嗔道,“傻孩子,長者賜不敢辭,還不收下?”
她就得讓秦王妃賠了夫人又折兵。
秦王妃臉色一僵,只是說出去的話哪有收回的道理,遂硬著頭皮,將翡翠手鐲給了徐云棲。
徐云棲接了過來,無奈地嘆了一息。
兩位妯娌在東華門前小小交鋒了一次,方先后上轎。
兩位王妃能乘轎,晚輩們卻是不能,徐云棲自小行走江湖,走這么一段簡直是家常便飯,一路腳步輕盈,臉不紅氣不喘,其余這些皇孫媳們便有些承受不住,個個嬌喘吁吁,徐云棲最后還摻了裴沐珊一把。
待至坤寧宮外,卻聽聞皇后著了些涼,午歇剛起,讓大家稍候。
徐云棲等人便進了側殿,進去時,太子妃與其余幾位王妃都在。
眾人相互拜年行禮,秦王妃瞥了一眼徐云棲手中的鐲子,計上心頭,與上首的太子妃道,
“太子妃嫂嫂,這位便是珩哥兒的媳婦,您瞧,俊不俊?”
太子妃與秦王妃打交道多年,哪能不曉得這位妯娌的脾性,只消往徐云棲手中的鐲子一瞥,便知那是秦王妃心愛之物。
論理,身為太子妃,給的見面禮只能比秦王妃更為貴重,秦王妃這是自己吃了虧,也想拉上她墊背。
只是太子妃卻有些頭疼了。
年前太子剛因收受賄賂,斂財得利,為皇帝責罰,她這會兒若是給出比翡翠鐲子更貴重的見面禮來,少不得被人詬病。
秦王妃哪,果真是時時刻刻都不叫人好過。
太子妃畢竟是太子妃,抬手往發髻一摸,尋到一只赤金雙股鑲點翠的金釵遞給徐云棲,
“好孩子,這只金釵是我成婚那年,母后賞賜于我的,我一直隨身攜帶不敢離,珩哥兒替太子受了罪,我心中過意不去,便把我最珍愛的金釵賜予你,望你與珩哥兒和和美美,白頭偕老。”
既是皇后賜給太子妃的頭釵,別有一份貴重,壓了秦王妃一頭。
秦王妃笑得有些勉強。
余下幾位王妃便沒有那般計較了,依著與熙王妃關系遠近,適當給了些見面禮,徐云棲都交給宮人用一個紫檀錦盒收著。
太子妃將熙王妃叫過去詢問裴沐珩的傷勢,李氏和謝氏也各自與交好的妯娌攀談,裴沐珊不知去了何處,徐云棲被落了單,她獨自坐在人群后喝茶。
身后時不時傳來一些閑言碎語。
“她便是珩哥兒的媳婦呀,長得倒是貌美,可惜出身不好。”
“她不貌美,也不會被陛下相中呀,除了貌美,她還有什么?”
“哎,我當初還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