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么久的急。不過,這個新君還真夠狠的,什么為結通婚之好,明明是看瑞太妃過去支持別的皇子與自己搶皇位,現在一朝權在手,就來好好整治這女人了,把女兒嫁到這么一個偏遠小國來,只怕瑞太妃沒少流淚吧。皇后眼光掃過納蘭夫人及纖纖,最后卻正容繼續說道:“皇上表示,大唐上國使節表示,意將公主嫁于我國太子,為的是結通婚之好,所以新君也有意納我國公主為妃,你是知道的,姐姐與皇上膝下無女,所以皇上一直頭痛,現在我看到纖纖這么出色,真的感到很欣慰,有意收她為義女,封為昭惠公主。”“不。”納蘭夫人驚呼了一聲,隨即發現自己的失態,趕緊解釋道:“這個孩子素來調皮頑劣,實在擔當不起這樣高貴的身份,還是請娘娘另擇佳麗。”纖纖看一下一臉和氣的皇后,暗罵了一句,卑鄙無恥,難怪人說宮里的女人,沒有一個心地是真正純良的,封為公主是假,要嫁去唐朝和親才是真。連封號都準備好了,不知道是不是圣旨也早就準備著了。可是一入宮門深如海,而且唐朝的大明宮里又怎么是一個異國弱女可以生存之處,這個一向待自己甚為和善的姨媽,為什么突然要把自己往火坑里推呢?“怎么會呢,纖纖出身顯貴,而且一向恪守女則,知書達理,舉止適度,又頗有才情,非一般女子所能企及,更兼容貌上佳,可謂秀外慧中。如今年方二八,倘若封為公主,出嫁唐朝上國,豈不為一段千古流傳的美談!”皇后一番連消帶打,把話已經說的絕了,如果納蘭夫人再違抗下去,只怕就真的要撕破臉皮了。說完皇后笑著望著臉色鐵青的纖纖說道:“就不知道本宮有沒有這個福氣收得如此義女。”纖纖聽到皇后自稱本宮,顯已心中有了隱怒,只怕此時在皇后眼里,納蘭夫人不再是自己的妹妹,而是一個不知禮數的臣婦。納蘭夫人顫抖的站了起來,望著皇后很久,在安靜中,一種詭異而悲涼的氣氛在流動。一旁的纖纖似乎能隱隱看見納蘭夫人眼中閃爍的淚光,最終納蘭夫人抖動著雙唇吐出了考慮了良久的話語,堅難的說道:“皇后娘娘與陛下如此抬愛和看重,是小女的福氣,纖纖,還不跪謝皇后娘娘的恩典。”于是,一幕無聊的鬧劇在皇后娘娘的一手導演和納蘭夫人的無奈中開演了,盡管千古不變,極為濫俗,但在場的人,卻是個個一本正經,甚至有些做的很是冠冕堂皇。皇后娘娘端坐在正中,接受著纖纖的大禮叩拜,接著纖纖口稱“母后萬福”皇后微笑受禮,笑著說著“乖女兒,快起來吧。”接著命人將早已準備好的一對玉鳳祥龍釵取過來,遞送給纖纖,權且當作認干女兒的信物。纖纖一臉感激“誠惶誠恐”地接過,又是一番謝恩。心里卻是已將皇后與皇帝家里上數幾十代挨個問候了一個遍。暗自想起貔貅說過嫁與太子會是一個好的選擇,果然啊,和嫁到唐朝比,當然太子好多了。想起史書記載,因受胡俗影響頗深,唐朝社會風氣比較開放,以致唐玄宗連自己兒媳婦都敢往宮里娶,歷朝歷代都可是號稱六宮粉黛無數,最少也有個七十二嬪妃,三千佳麗之類的,比較起來,南理國的婚俗要好多了,就連皇后與皇帝陛下都是一夫一妻的。越想越是心煩,不由又暗罵貔貅不杖義,居然不提醒自己,要是早點逼太子敲定此事,只要公告天下了,就算是皇后和皇帝也不能改了,他們丟不起這個人,現在。只能聽天由命了。看著納蘭夫人眼中閃過不舍的淚光,纖纖心里更加難過了,暗暗嘆息著:在這個權力主宰一切的世界,我們這些臣子只不過是皇權下可憐的附庸罷了,卑微而無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