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窈也不客氣:“那你要不去學堂講一段時間?我是有三四個月沒去了,正好榜眼老爺回來,一定講的比我好。”“好說好說,等我歇兩天,后天就去。”狄宇拍拍胸膛,“嫂嫂盡管交給我就是。”正這時,狄霄插話:“還有倉房。”“倉房那邊也快清點了,你看顧著點,就不要讓這些事叨擾可敦了。”對待不同人的不同請求,狄宇的態度也是不同的,他哀嚎兩聲,最后看在明窈的面子上,到底也應承下來:“行吧行吧,就當幫嫂嫂了。”狄宇趕考這路倒也太平,見他沒遇上什么危險,狄霄也放下心。他要去兵營,起身拍了拍明窈的后脊,又叮囑狄宇照顧好明窈,遂大步離去。幾年來,可汗親衛一度成為族中勇士向往且渴求追求的目標,而族兵征收條件之嚴苛,何嘗不是對眾多勇士的一種肯定。狄霄因斷腿注定與其無緣,他雖不會明說,但眼中遺憾,那是騙不了人的。狄霄在狄宇面前雖不會刻意說起,但也從來不會避諱,態度坦然,并無特別。隨著狄霄離開,王帳里只剩下狄宇和明窈兩人。明窈神思有些發散,被喚了好幾聲才回過神來。狄宇問:“嫂嫂在想什么?”明窈遲疑片刻,忽然問:“你有想過,雙腿走路嗎?”草原商行的足跡遍布大瑜,去年他們到過溪鎮,借草藥合作之便,在鎮上見了最有名的醫館老大夫,說及腿疾,阿瑪爾問:“斷肢可有救?”老大夫搖頭,但也給出破解之法:“我認識一位巧匠,他最善機巧,你們要是方便,不如將腿腳不便那人帶來瞧瞧,要是可以,做一只木肢作為替代。”聽明窈說起木肢,狄宇心念一動,他無法否認這一刻的心動,但隨著激動平息,他也冷靜下來。狄宇笑笑:“這么多年我也習慣了,再等等吧,不著急。”“好。”明窈尊重他的選擇,“你若是想了,隨時找我,我叫商隊和那位巧匠聯系。”伴隨著狄宇歸來,明窈手里的最后一點活也分出去了,她徹底躺平,每日安心養胎。酷夏轉眼即逝,很快到了秋天。耕田那邊的青翠完全被金黃色所替代,沉甸甸的麥穗墜在枝頭,微風拂過,麥葉簌簌作響,帶著幾顆麥粒落在田間。天空中飛來許多覓食的鳥雀,鳥雀太多恐傷莊稼,族人們就立了稻草人,稻草人隨風搖擺著,高高立在麥田間,這能擋住大部分雀鳥,偶有幾只漏網之魚,大家也就睜只眼閉只眼放過去了,左右幾粒麥子,送給它們又何妨。走過大片金黃麥田,偶爾會有一些不見莊稼植株的田地,但這些田并非閑置,仔細看,地上也長著開始枯萎的枝葉。這下面種的是土豆和蕃薯。隨著土豆和蕃薯在族里大肆推廣,這兩種作物能做主食,也能做成配菜,偶爾當個飯后小食也不錯,因其多種用途,很受族人青睞。有幾戶人家頗有眼見,在族里收了打量土豆和蕃薯,轉念種植下去,連著兩年培養,竟真把土豆和蕃薯量產出來。到時用土豆和蕃薯換糧食,有的是人家搶著換。除了這些之外,還有五十幾戶人家種的玉米,玉米種也是從大瑜引進來的,也不知是土壤氣候原因,還是他們種植技術的原因,玉米產量一直不佳。拔都兒部種出的玉米又大又糯,偏偏每株玉米桿上,最多只有三個果實,一到兩個才是常見,就算玉米的重量有勝,卻架不住數量實在低。sg這幾十戶種玉米的,還是明窈再三游說。族里的小麥和青麥數量太多,當溫飽得到滿足,適當提高下生活質量也是好的。玉米本來就能作為主食,因產量不佳就摒棄,實在有些因噎廢食,倒不如小范圍種植一些,當做改善口糧的選擇。幸好玉米味道甚好,不管是直接煮著吃還是碾成玉米面熬粥喝,都很受族人歡迎,也有很多糧食豐盈的,愿意用糧食換玉米。總歸這幾十家也不吃虧,玉米也就一直種下去了,在族里耕地一角,平時也不顯眼。幾場秋雨過后,天氣轉涼,也到了秋收時候。隨著青麥收割,其中大部分被留作糧食,但每家還會分出一些,釀成青麥酒。明窈記得在冠京城一家很有名的酒樓里,他家的米酒最受公子小姐們歡迎,米酒爽口而不辛辣,米香和酒香混合在一起,滋味尤為特別。可惜米酒后勁兒太足,明窈只淺嘗過兩口,就再也沒接觸過了。米酒是用大米釀成的,同為糧食,小麥和青麥是不是也可以呢?當初嘗試時,明窈只是好奇,并沒覺得能成功,然而在她嘗試的過程中,幾次調整酒曲和釀造方法,折騰了一兩個月,竟真被她把酒釀出來了。黃酒渾濁,入口更是辛辣,與其說是在品酒,倒不如說是不得已之下的選擇。青麥酒就不一樣了,青麥的香甜浸入每一滴酒水中,一點點酸澀感不僅不惹人反感,反更添韻味。酒水入口綿密醇厚,窖香濃郁,回味悠長,隨著釀造工藝的不同,烈度也有所差異。無論男女老少,酒量好與壞,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那款。從這之后,青麥酒替代了人們最熟知最習慣的黃酒。再說黃酒要從外面購買,青麥酒除了酒曲要買,其余材料都是免費的,只從成本上說,青麥酒也遠勝于黃酒。這等好物,自然也是拔都兒部的特產之一。只是因為族里消耗大,送去外面交易的就少了,再減去給各位老板們的禮品,真正能在商行上架售賣的,實在寥寥無幾。
嘗過青麥酒的人少,流傳自然也少,故而人們只知炒青麥面,卻鮮少有知道青麥酒的。一整年的辛苦過后,糧食大豐收是對勞苦百姓最好的嘉獎。狄宇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