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多人,四五人足矣。”狄霄說。看他有了主意,蘇格勒也不再勸說,留下一句:“那首領什么時候出發,如果需要我隨行,可隨時通知我。”說完,他便起身告辭。而狄霄決定了要去風錦關,就不打算再拖了,最多五日后,就會出發。誰知不等他們啟程——大早,明窈尚在睡夢中,忽然聽見外面有些喧嚷。她迷迷糊糊地坐起來,這時才發現,身邊的被褥早變得冰涼,男人也不知離開了多久,連備在床頭的熱帕子都結了一點冰碴兒。明窈正醒著神,卻聽氈門那邊傳來腳步聲。氈門一開,外面的風雪被吹進來,即便有屏風擋著,明窈還是感覺到一股沖天的涼意,從天靈蓋一直涼到腳心。沒過多久,狄霄也進來了。他披了一身深棕色大髦,衣領上圍著一圈灰狼毛,膝上綁著明窈親手做的護膝,雙手的手套也才脫下。只見他頭上肩上都落了細碎的雪花,乍一進到溫暖的環境里,雪花快速消融。明窈猛地意識到:“下雪了!”狄霄應了一聲,又說:“雪不大,只積了薄薄一層,聽巡守的族人說,昨晚子時剛過就開始了,稀稀拉拉下了一夜,也不見多少積雪。”“我知道。”明窈有些開心,顧不得冷,趕緊抓著床頭的衣服換起來,“大瑜很少會有大雪的時候,我們雖然不在大瑜,也離大瑜也不遠。”“下雪挺好的,正好能肥田,也不知山丘后面的青麥田能不能得到足夠的滋潤。”她一邊說著,一邊穿好靴子,出氈帳前,還添了一定小氈帽。出帳一看,地上的薄雪已經消失得差不多了,雖然沒有看見銀裝素裹,但明窈仍舊高興,張了張雙臂,深呼吸一口:“至少大家不用再擔心雪災了!”作者有話說:晚點來捉蟲哈~這是新一年的第一場雪,沒了雪災的困擾,一點薄雪實在叫人心曠神怡。聽族里的老人說,冬雪對田地好,不僅能濕土,雪水里還有許多能叫莊稼長好長壯的好東西,要是哪年多幾場薄雪,來年莊稼一定大豐收。有經驗的族人已經去耕田了,把被初雪浸潤的土壤稍微翻耕一下,鋤頭鐵鍬不會入土太深,只翻動最表面那一層。要是看見有野草的苗苗的,趁著沒長大趕緊先掐了。狄霄記掛著曬鹽的木板,在附近稍微看了看,見族人們沒什么事,轉身就去了那邊,還好負責的人昨晚看天氣不對,早早把鹽板都收了起來。這段時間里,曬鹽工作的進展依舊緩慢。天氣實在太冷,解凍的咸湖水一拿出去,最多半天又會出現冰碴兒,只能一邊解凍一邊曬,水有見少,但鹽粒卻沒看見多少。“先停一停吧。”狄霄實在無奈,“過兩天我同公主去大瑜學習一二,等回來再繼續,這段時間辛苦你們了。”他陪著族人把鹽板清洗干凈,圍著氈帳內壁立了一圈,底下稍稍墊高,防止長時間不用受潮發霉。而蒸煮過無數次的咸湖水直接倒掉,等什么時候用得上了,再取就是。做完這些,狄霄又在氈門上貼了禁止入內的封條,和幾個族人最后檢查一番,也各自回家。正所謂下雪不冷化雪冷,隨著地面上的最后一點雪花消融,人們終于開始感覺到一點寒意,而在氈帳里放了一個來月的木炭也有了用武之地。鐵里木他們燒出的炭火因鍛燒工藝掌控得好,燒出的木炭品質極佳,不僅易燃耐燒,而且還不容易出黑煙。晚上在小爐里放上兩塊炭,一晚上都暖烘烘的。族人們不缺炭火,自然也不會虧待了自己,家家戶戶都點上了暖爐,一家人圍坐在暖爐旁,或是做飯,或是烤火,還有的用來烤肉干吃。王帳里點了兩只暖爐,屏風內外各一只,明窈近來懈怠,除了學堂是不得不去的,其余大部分時間都躲在王帳里,守著一只小爐,烤上一兩只蕃薯,燙呼呼的蕃薯捧在手心里,吃一口,從里到外都是甜暖的。等族里普遍點上暖爐后,北山的土窯又開始上工了。不過這次用不著連開十座大窯,只兩開了兩座,慢吞吞地燒著,盡量保證族里不會出現炭火上的短缺。之后又陸陸續續下了兩回雪,每次都不大,最多下上個一晚,等人們醒來了,雪也停了。眼看族里一切平穩,狄霄也開始尋思著去風錦關走一趟。他甚至還覺著:“安石城才有鹽鐵售賣,他們的城墻比風錦關更高更大,或許是不是該去安石城問問?”明窈不太贊同:“可是我們在安石城誰也不認識呀……安石城的邊將太多了,稍有不慎,恐惹了是非,風錦關雖然不售鹽鐵,但人多呀,還有那么多的鏢局,走南闖北的,總有人知道一二。”或許是對安石城之行有了陰影,明窈并不是太想去。狄霄沒有與她爭執,很是痛快地說:“那就去風錦關。”“公主確定要同行嗎?如今天冷風寒,路上可能還會遇上風沙,夜里睡覺都睡不安生,左右我也能與人交談了,我自己去也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