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出鍋的老鴨湯,好喝得差點哭出來。就連她向來不喜歡的羊肉也被她添了一層濾鏡,連吃了三次口,砸么砸么嘴:“還是咱們族里的羊肉好吃。”聽得狄霄不住悶笑,又給她添了一筷子。許是因為首領和公主都回來了,主心骨一在,籠罩在族里的低落氣氛一掃而空,就算還要忙碌著遷徙的準備,也能到處走走轉轉,問一嘴公主去哪了。公主小睡了兩個時辰,見狄霄還沒回來,索性收拾了一番行裝,跑去莫拉阿嬤那坐了許久。先前他們回來,莫拉阿嬤沒能出去看,但也找人給送了一小碟腌菜,配著熱騰騰的面糊正好吃。大半月不見,莫拉阿嬤瞧著又老態了許多。明窈看著心疼,忙攙著老人坐回去,摸摸她的手,再按按她的膝蓋:“阿嬤這段日子可還有手腳疼痛過?”“沒有了,完全沒有了。”“沒有就好。”明窈歉然道,“怪我,對阿嬤關心少了,等這回安定下來,我一定常來陪陪您。”“阿嬤要是沒有事,也可以來學堂看看呀,孩子們雖然鬧騰了些,但也靈動,我猜您一定會喜歡的。”莫拉阿嬤笑得更溫柔了,但她沒有應聲,只細細聽明窈講著。等說完族里的事,明窈忽然頓了頓。“阿嬤,您說,要是……我是說假如,假如我們在外面惹了強敵,強敵早晚會來尋仇,您覺得我們是一直躲避好,還是找個強敵永遠找不到的地方好呢?”莫拉阿嬤也不知信沒信她的假設,認真的思考了一會兒,慢慢道:“依我拙見,自然是讓強敵不再強大,才是一勞永逸的法子。”“這不是還沒有辦法與強敵對抗。”明窈晃了晃莫拉阿嬤的手,“阿嬤您在躲和跑兩個里面選呢?”“那便跑吧。”莫拉阿嬤依她,“躲得再好,總有被找到的時候,還不如跑得遠遠的,叫人再也找不到。”“唔……我也這么覺著。”明窈說。但她同樣深知,逃跑僅適用于個人,若一二百人在一起,逃跑也會變成一件極具困難的事情。她沒有在這上面過多糾結,怕惹得莫拉阿嬤傷神,轉眼又道:“對了阿嬤,您見過大部族的秋祭嗎?”莫拉阿嬤搖頭:“沒有呢,我只在拔都兒部待過。”“那阿嬤我給您講,齊齊比齊的秋祭可盛大了,好多好多的牛羊,還有好多野豬,蔬果酒水更是數不勝數,他們甚至不會食用貢品……”明窈略過了那些讓人不悅的見聞,只挑著歡喜的講。她全然是在分享,說話也沒什么邏輯條理:“我還見到了他們的城墻,就跟邊城的圍墻似的,可真厲害……”莫拉阿嬤十分捧場,恰到好處的露出驚訝的表情,哄得明窈越說越是開心,一會兒講齊齊比齊,一會兒又說大越大瑜,但不管是哪里,都比不過拔都兒部好。她面上的陰霾一掃而空,仿佛前些天的災難全不存在似的。直到莫拉阿嬤實在疲乏了,明窈才從她這邊出去。等一出氈帳,她才發現,日頭已經開始西斜了,廚房那邊燃起炊煙,下學的孩子們也開始四處亂竄。明窈面上全是笑意,隨手擋下一個撞過來的孩子,嚇唬他說:“千字文都背過了嗎?我過兩天可是要檢查的哦。”嚇得孩子慌不擇路地逃竄了,一邊跑一邊大喊:“公主要檢查功課啦!”叫得其他人也大驚失色。明窈一路走走停停,不時會被人攔下說話,還有給她塞吃的的,最后回到氈帳,她懷里全是剛做好的吃食,天也徹底暗了下來。這回,狄霄先她一步回來了。狄霄才將碗筷準備好,桌上的吃食都是午膳剩下的,用土爐熱了熱,味道上尚沒有太大變化。兩人吃飯時沒有說話,只有碗筷碰撞的清脆聲音。飯后,明窈用最后今年年初存下的最后一瓶雪水煎了茶,那茶只是最普通的碎茶葉,連茶具都不全,好在雪水還透著點清甜,煎出的茶水也不次名品。她這邊的茶水才斟好,狄霄就回來了。狄霄并非那等會品茶的,不及他巴掌大的茶杯在他眼里毫無用處,所謂飲茶,也是仰頭一飲而盡。明窈沒有笑他,繼續替他倒滿。就這樣來來回回四五次,狄霄才勉強解了嘴里的干渴。“公主再給我講講大瑜邊外吧。”狄霄說。被兩人逃避了許久的問題重新攤開在了明面上。明窈煎茶的動作一頓,遲疑許久,終于還是停下所有。她吶吶,終頹然地搖了搖頭:“對不起,我不知道。”狄霄沒有催促她,只靜靜地坐在對面,若抬頭,不難發現他眼中的鼓勵和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