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里像魏鸞這般,明明砍刀就在頭上明晃晃的舉著,他竟視而不見。
家里又開始叮叮當當,嘰哩咣啷的鑿地了。
我最近把千金和燈光讀了一遍,發現我以前寫文特別倉促,指哪寫哪兒非常跳躍,現在寫文就跟老太太裹腳布一樣,又臭又長,難道上了年紀后就喜歡叨逼叨啦
第24章
離恨
小麥一熟,賦稅開收,智離果然起兵指魏。
起兵前夜,圍困晉陽魏府。
一干老小,不留活口。
還好魏府早有防備,早已悄悄解散了諸多仆役,留下之人,夜里都宿在魏府提前挖好的密道之中。
只等兵變之時,迅速由密道出府,奔晉陽城外,與五千魏軍和營而去。
不能提前而去,是因魏鸞就是這場局中之餌。
白氏,魏氏,陳氏自加賦令一出便已開始密謀聯合,三公悄悄調軍潛伏于與智氏封地交界之地,三家皆為隱秘進行,晉陽魏府為餌,用以麻痹智離,讓其以為魏府仍是毫無防備之態。
布局這么久,只為這一天,三家合而為一,同敵智氏,滅智當在此一博。
當然魏鸞此行風險極高,五千魏軍乃為步軍,一旦智離舉事,便以火為號,先行趕路,雖是連夜奔走,但智離若存心趕盡殺絕,派騎軍來追,便危矣。
一行人自密道出來便是離魏府一里之隔的另外一條街了,雖很遠,但仍可聽到遠處喧鬧之音。
但不容多聽多想,現下是出城,城門早已被魏府買通,今日是周月在城門留守,自周明周月入晉陽沒多久,周月便和周雨二人輪流,在城門留守,見號便迅速開門。
城門還備有馬匹,一行人就此分開,有功夫的上馬隨行,其余人等出城自尋生路。
宋令覺得她現下更適合自尋生路,想起城中河邊老槐樹下,還有一百五十銀子未取,十分痛心疾首。
但魏鸞卻一把將她拉上馬,與他共騎一乘,飛奔而去。
騎馬約兩個時辰便已追上五千魏軍。
雖然這一次是三公反將智離一軍,智離理應兇多吉少,但宋令覺得他們絕不能放松警惕,一不留神她可能見不到智離兇至就已先舍身就義了。
他們此刻只是暫時無憂,更大的危險還仍在潛伏之中。
五千魏軍見到魏鸞一至,便按原計劃分成三隊,三千人由周明帶領斷后,一千五百人由周雨中間接應,挑出的身強力壯五百人,小跑跟隨魏鸞車馬趕路。
他們此行是為了盡快朝山路而去,山路崎嶇,騎兵不好追趕,只要能在騎兵追至之前,進入山中,才算真正的脫險。
不出宋令所料,智離知道魏府人去樓空自己被擺了一道,大怒,著騎兵總督秦勝領一萬騎兵追趕,定要趕盡殺絕,提魏鸞人頭歸來復命。
宋令只是跟著魏鸞一門心思往前逃命,自是不知身后發生何事。
等知道之時,便是周明渾身是血而來,大哭道:“智離知道我們兵力,著秦勝帶一萬騎兵追趕,今凌晨便已追至,三千魏軍被騎兵沖散,便潰不成軍,都成了智軍的刀下亡魂,我率余兵逃脫,于半路遇到周雨潛伏于林邊伏擊智軍,但一千多步軍,杯水車薪,周雨殺紅雙眼,忽然大喊:我乃魏鸞,魏氏公子,誰敢殺我!被秦勝一刀斬于馬下,取頭帶走了,只獨活我一人回來復命。”
宋令先是不可置信,而后驚覺眼淚已汩汩墜落。
魏鸞手上青筋凸起,面上卻道:“繼續趕路。”
周明急道:“公子,秦勝已離開,周雨尸身猶未入土,我請命回去安葬。”
周云周月也忽然下跪,周云淚流滿面:“公子,我也請命同去!”
宋令哭道:“還有我!”
魏鸞道:“我自會安排人去,繼續趕路!”
周云周月不敢再多言,默默起身去牽馬。
何以如此薄情!
周雨雖只是他的侍衛,可也追隨他多年,忠心耿耿,如今更是為了護他喪命于此,她不圖他同去,可就連這幾個親如兄弟一般的周云周明也不能去送他一程,讓他入土為安嗎?
宋令流淚道:“秦勝以為取了你的命離開,一時半會兒自不會返回,讓我們去吧。”
魏鸞冷聲道:“宋令,我自會安排,莫讓我再說第二遍,上馬!”
宋令向來不與他作對,可此刻她忽的涌上來對他的怨憤,她不想遮掩,她就想發泄出來。
前夜周雨在城門留守,昨日早晨回來時一臉疲憊,宋令還曾嘲笑他忒不禁造。
周雨還氣的追著她在院中跑了兩圈才作罷。
她未曾設身處慮,將近一個月周雨和周月輪守城門,該有多疲憊。也未曾想過,那么年輕俊朗,熱情洋溢的他會忽然殞命,快的讓他們都措手不及,連同他最后一言一面都未有機會。
宋令越想越難過,忽的沖出去,躍上馬,一勒韁繩,馬便轉個身,沖了出去。
魏鸞大喊一聲:“宋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