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二十六年七月七日,身處盧溝橋的日本駐軍在未通知中國地方當局的情況下,徑自在中國駐軍陣地附近舉行所謂軍事演習,并詭稱有一名日軍士兵失蹤,要求進入北平西南的宛平縣城搜查。
被中國駐軍嚴詞拒絕后,日軍隨即向宛平城和盧溝橋發動進攻。中國駐軍第29軍37師219團奮起還擊,進行頑強的抵抗。
之后日軍以重兵叁路進攻華北,日軍全面侵華由此開始。
戰火的硝煙雖然現在還未抵達金陵,但僅僅是一個半月,國家的形勢與局面已經變了,眾多民眾生活在恐懼不安之下。
隨之而來的,是一系列慘烈的噩耗。
七月二十四日,北平方面發來訃告:江嶺棠大帥之子江予在北平對日作戰時以身殉國,享年二十二歲。
七月二十九日,北平淪陷。
七月叁十日,天津淪陷。
八月十叁日,日軍大舉進攻上海,淞滬會戰就此開始。
八月十九日,江嶺棠攜金陵護衛軍至上海支援。
沉寂了許久的民眾在此時終于醒悟過來,現在國家已經到了危難關頭,該尋找一條救亡圖存之路,只是這般赤手空拳的人們,沒有能力,更沒有兵力,也打不過日本人的那些機關大炮,最后也只能寄希望于國民護衛軍。
時間已經到了十一月,據外面的傳言,上海的形勢越來越不樂觀。
從江蘇的舊宅淡出后,南歡在組織的幫助一下開了一個小型的私塾,教之前一直照顧著的的四個孩子讀書。
“胡老師”
聽見孩子們的呼喚,南歡回過神來,有些窘迫道:“不好意思老師剛才走神了,我們講到哪兒了?”
“乍暖還寒時候!”孩子們異口同聲回答。
她便柔聲道:“下一句是‘最難將息’……”
她正跟孩子們講解著李清照的古詩詞《聲聲慢》。這一首《聲聲慢》在那本易安詩詞集里為名篇,也是第一首,為易安晚年所作。時值金兵入侵,北宋滅亡,志趣相投的丈夫也病死在任上易安通過描寫殘秋所見、所聞、所感來抒發自己孤寂落寞、悲涼愁苦的心緒。南歡講解著著詞,自己也一股凄然直上心頭。
不知怎么回事,腦海中突然就浮現了當時拿走這古詩詞書的那個人的身影。
據北平淪陷已過去了叁月,知道那人陣亡在戰場,也過去了叁月。
她還記得剛開始時收到江予訃告的時候,自己大概愣怔了好幾秒。
像是質疑這件事情的真實性他竟然就那么死了?
她沒想到那一日在金陵的相見,竟是他們人生的最后一面。
當然,如果說有多難過,她也不見得能為那男人哭出來。
就是總覺得心里有一種說不出來的感覺。
不管怎么樣,現在的局勢也沒時間來管這些兒女情長的事了,她也只能把那種像是遺憾的不明情緒壓在心底。
堅持著把上午的課講完,南歡總算松了口氣,領著孩子們去吃飯。
她這地方,說是個小型的私塾,還不如說是收留四個無家可歸孩子的容身之處,加上安姨一共六人,在這小小的庭院安身。
“安姨的手藝越來越好了。”南歡一邊嘗著今日的飯菜一邊夸贊道。
梁安脫下圍裙,在桌子上坐下,給坐在旁邊的兩個孩子加了些菜,“還不是這些小鬼鬧騰的,天天嚷著要吃什么‘佳肴’,我哪會那個東西?只能想辦法把自己的廚藝稍微精進一些?!?
“就是他們胡說的,別信就是?!蹦蠚g笑著輕聲呵斥了一下那些小鬼頭,也給安姨夾了一筷子菜。
孩子們爭先恐后地在飯桌上進行搶菜的對決,南歡看著他們這般歡樂不諳世事的模樣,心頭的憂郁也稍微散去一些。
等到幾個孩子吃完飯去隔間休息時,梁安把桌子上剩下的飯菜又重新整理了一份給南歡,道:“昨天我出門的時候看見那乞丐躺在我們的巷子門口,還以為他餓死了,結果還活著。你出去的時候把這飯菜給他,反正也是多的吃不完,還能暫時救活一條命?!?
自北平被日本人攻占之后,大片的難民流離失所、背井離鄉尋找一個容身的去處,現在未被戰火波及的金陵,乞丐比之前多了兩倍。
南歡他們巷子那都有五六個,之前還有兩叁個乞丐圍繞在他們家門前向祈求些吃的。只是可惜這年頭人人的生活不易,她這里也有四個孩子要照顧,根本沒有多余的精力來管這些,只能時不時地稍微接濟一下。
因為怕被江府的人認出來,她還專門剪了長發,換了簡樸的長衫,也不經常出門,食物的采買也都是安姨負責的。
所以今天一出門看見門口不遠處坐著的一個乞丐時,南歡稍微愣了一下。
她記得上一次出門時門口有兩叁個人都盼著她救濟,現在竟只剩下一個了?可能是因為這巷子的住戶太少了,他們便轉移到街上去了吧?
南歡捏著手里的籃子,看著那里面的飯菜,又看了一眼坐在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