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已經回江戶了,兩人中午還在一起聚過餐,但與松平同行的伊東卻到半夜才回屯所……他在江戶沒有家室和多少朋友,中間這段空缺的時間里,他到底會去哪呢?
“喵~”
心中的困惑一個接一個,在一句貓叫中回過神,你0了把白貓柔順的毛,嘴上僅僅是平淡致謝:“原來十四郎今天還出過這檔事???你舟車勞頓一路那么辛苦,謝謝你對他出手相救?!?
好在伊東并不清楚你的背景,也不知曉你對土方了解有幾何,臉上得意的神se愈發張揚,抬手推了推眼鏡,僅根據聽來的八卦,繼續針對他的政敵輕蔑嘲諷:“不用謝。那人身居要位,卻偏偏迷戀上你這個混跡于歌舞伎町來歷不明的nv人……如此帶頭敗壞風紀,傳出去只會對他更為不利?!?
“啊,其實我早就警告過他要與我保持距離,但你應該b我更清楚他是個怎樣的人。”你偏過頭,對他做了個無奈的表情。
這句的確是真心話,但在已被傲慢遮住雙眼的他聽來,卻以為你在故作假惺惺。
“看來你也算有自知之明??!依我看,還是剛才那個平庸的男人更適合你。”
伊東銳利的雙眸對上他自以為已將其看穿的神態,臉上揚起冷笑,話鋒一轉,終于將此次暗含刀光劍影的對談引向正題:
“說吧,你這水x楊花的nv人特意找上門,來接近我這新上任的真選組參謀——究竟有何目的?”
宅十四登場新角se?
曾幾何時浪跡至佐賀藩時,你憶起小時候聽父親對自己講過一本書的作者,晚年便是落發為僧遠離俗塵,修隱于此地深山某間草庵整整二十年后寂滅。
作者署名山本常夜,曾是侍奉佐賀藩主一名忠心耿耿的武士,不過一直未得重用,致其倍感傷痛郁郁不得志。而成書距今已有一百多年,草庵早早破敗不可尋,唯余那本叫做《葉隱》的遺作世代流傳。
關于此書為何起名“葉隱”二字之解釋,眾說紛紜,大致可歸類為四種。
你解下頭頂的斗笠,逆光仰望高筑于土壘之上郁郁蔥蔥的佐賀城——因城內栽植松樟樹木繁多,枝葉茂密使城郭好似隱沒于樹林之中,故而又名“葉隱城”,其藩士則被稱為“葉隱武士”。此為說法其一。
在一位高聲吆喝著的水果攤販面前停駐,你伸手挑出一只成熟多汁的橙紅柿子,看它在yan光下閃閃發亮,鼻尖隱約聞見清甜果香——在山本常夜所隱居草庵附近,便長著一種叫“葉隱柿”的柿子。此為說法其二。
“要買些柿子嗎,這位小姐?這又甜又軟的‘葉隱柿’是我們佐賀的特產,出了這地兒可就難吃上咯!”見到面生像是位游客的姑娘,果攤大叔眼前一亮,立刻展開話術熱情推銷。
“一個就好,謝謝?!蹦阒匦麓魃隙敷艺谧‰p眼,手探進衣襟掏錢袋。
將新購得的果實舉在嘴邊,咬開其光滑外皮,甜蜜的汁水立即在g渴的口中爆發開來,透過味覺絲絲滲進心底,令你揚起滿足而愉快的笑。
不知那作者隱居之時,會否去附近的山中采食這種野柿呢?你邊走邊吃,心中忽然沒來由地想。
大抵是沒那個心境吧——因為第三種說法是,原本想要對主君徇si的家臣不受重視,最終只能在主君逝世后,帶著這份永再難見天日的忠誠出家隱居,每日于層疊濃蔭下的草庵提筆抒寫遺志,故謂書名《葉隱》。
以上三種說法,都是你近日從當地武士們口中得知的。至于兒時聽父親所講那最后一條典故,至今仍是你印象最深、也是涵義最為雋永幽美的一種——
「隱于葉下,花兒茍延不敗。終遇知音,欣然花落有期。」
此句取自某位西行法師所y和歌《寄殘花戀》?;▋阂匀~隱身,寓意武士之“無我”。而當武士與能夠理解和賞識自己的主君相遇,便會盡力獻命于主君并si得其所,欣然如花凋落——那位作者認為,這才是武士之榮耀。
父親曾說,枝川道場“無我一流”的流派名字,便是出自這種“無我”之武士道jg神,所以他才執意將此書列為你的啟蒙讀物。
記得被他帶讀這本書時,由于其中充斥大量艱澀古語,讓年幼學識尚淺的你聽得云里霧里。但爺爺出言告誡說,如今這時代再來讀它,必須要有自己的思考與詰問。雖然他年輕時也曾與你父親一樣,將其中描述的武士形象與武士道奉為理想圭臬,但自從天人入侵、幕府后,他的思想便不再受其桎梏,反而認為那都是舊時代的糟粕。但父親表示堅決不贊同,兩人因此爆發一場關于新舊武士的激烈辯論,直到把你哇哇嚇哭才停止爭吵。
天邊橙金se的落日溫暖夢幻,光照朦朧g勒出于屯所回廊并排而坐兩人的身影。
伊東鴨太郎對你攤牌問完那句帶刺的話,望著那緩慢下沉的夕yan微瞇起凌厲雙眼,在你看來,像正緬懷如余暉般的遙遠往昔。
「武士的時代,終將結束?!?
恍然憶起爺爺的臨終之言,你未被激怒,而是若有所想斂下眼眸,瞥向那本被他擱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