么?若一個人真的想死, 有很多辦法可以做到,絕食、咬舌、割腕, 都可以,但是崔珣并沒有, 所以,他根本就沒有存著死志。”
阿史那兀朵疑惑道:“若他不想死, 為何不肯順從我?又為何平白無故受這么多罪?”
“大概是,還存著逃回大周的希望吧,假如他投降了突厥,回大周就會被以叛國罪論處,身首異處,他若還想回大周,就不能投降。”金禰攛掇道:“但倘若公主斷了他的希望,他就會不得不降。”
“怎么斷了他的希望?”
“派人去被俘的大周百姓中,散布他投降突厥的流言,然后將這些百姓放回,讓他們將這個流言傳遍整個大周。”
阿史那兀朵若有所思,金禰又道:“公主知道漢朝的李陵嗎?”
“知道,他打仗很厲害,但是沒打過匈奴單于,被俘虜后,就投降了匈奴,還娶了匈奴公主。”
金禰頷首:“有人說,李陵當時是詐降,他想著有機會再逃回漢朝,不過之后,漢朝俘虜傳出一個流言,說李陵在幫突厥練兵,漢朝皇帝震怒,殺了他的母親妻子,這詐降就變成了真降。李陵終此一生,都一直留在匈奴,再也沒有回去過。”
“你的意思,只要散布流言,就能讓崔珣和李陵一樣,再也沒有辦法回去?”
金禰道:“漢人有一個詞,叫死節,就是用死來保住自己的名節,不管李陵是詐降還是真降,他都降了,漢朝上到官吏下到百姓都在罵他,隴西士人也以他為恥,罵名幾百年都未曾停止,與之對比的,是蘇武放了十九年羊都不投降匈奴,被百姓夾道歡迎,成為國之英雄,崔珣他,是存著做蘇武的心思呢。”
阿史那兀朵頓悟,她笑吟吟道:“他想做蘇武,我就偏不讓他做,我要讓他名聲敗壞,我要讓他除了突厥,天大地大,再無處可去!”
阿史那兀朵說到做到,流言散布回了歌舞升平的長安城,崔珣至此,污名滿身,而此時的他,仍然在大漠風沙,于阿史那兀朵的酷刑中苦苦支撐,他不知道,在他咬牙熬著一下又一下狠辣的鞭笞時,他已經成了博陵崔氏,乃至整個天威軍的恥辱。
可讓阿史那兀朵失望的是,就算她斬斷了崔珣的后路,崔珣卻依然,選擇不順從她。
阿史那兀朵不懂了,他到底在期待著什么?他難道還在期待回大周?可所有人都放棄他了,所有人都將他視為貪生怕死的降將,所有人都在戳他脊梁骨罵他,在這種境況下,他居然還期盼回大周?
她百思不得其解,諸般手段用盡,她還是沒能讓他屈服,有的時候,她真的弄不懂崔珣,他不是博陵崔氏子嗎?不是生于珠翠養于綺羅嗎?為什么一身骨頭比長于馬背的突厥漢子還要硬?但她既然弄不懂,索性就不去懂了,她只知道,她對他的興趣,并沒有隨著時間的流轉而消退,反而愈加濃厚。
又是一年大雪夜。
汗帳之中,又在舉行觥籌交錯的宴會,阿史那迦和她的父兄從汗帳中帶著醉意離開,但是阿史那迦的腳步,卻不由自主頓住了。
她眼神愣愣看向手腳都戴著重鐐,伏在地上,遍體鱗傷的崔珣。
崔珣似乎尚在昏迷,他伏在地上一動不動,背上是密雜交錯的累累鞭痕,腳鐐上系著一根鎖鏈,鎖鏈蜿蜒,栓在石柱之上,看守他的突厥士兵踩了下鎖鏈,用足尖碾著牽扯了下,帶動他的腳鐐微微晃動了起來,只是微小的一個晃動,崔珣手指卻驟然抓緊地面,指尖深深摳入泥土之中,竟是硬生生從昏迷中疼醒。
李楹不由看向身旁的“阿史那迦”,阿史那迦不忍道:“上個月,他尋得機會,逃出王庭,但是卻被金禰放出的夜梟尋得蹤跡,就這樣被兀朵姐姐抓了回來,兀朵姐姐抽了他幾百鞭子,又用內嵌鐵釘的鐐銬,釘入他的手腳,如今他想走一步都很困難了。”
內嵌鐵釘的鐐銬……釘入手腳……李楹終于明白,崔珣手腕處的見骨傷疤到底是從何而來,她也終于明白為何崔珣連他的舊弓都拉不開,這般狠辣的折磨,足以摧毀他所有的健康,更別提他引以為豪的箭術了。
執念所化的阿史那迦一臉不忍,而剛出汗帳的阿史那迦,臉上也是一臉不忍,她看著崔珣,遲遲未挪動腳步,她身邊的兄長瞥了眼奄奄一息的崔珣,說道:“這么個玩意,也不知道為什么兀朵當寶貝一樣。”
阿史那迦身邊站著她的父親阿史那蘇泰,蘇泰身形魁梧,面容相較尼都可汗,更加陰沉,他哼了聲:“這么個玩意,可比你硬氣多了。”
阿史那迦兄長訕訕不語,蘇泰看了眼挪不動腳步的阿史那迦,他警告道:“阿史那家有一個兀朵瘋魔就夠了,不應該出第二個。”
阿史那迦極為懼怕她的父親,她垂下頭,囁嚅道:“沒有……”
蘇泰又哼了聲,他緩步走到崔珣身前,然后眼睛微瞇,腳尖碾了下崔珣手上鐐銬,釘入手中的鐵釘頓時摩擦著崔珣手腕骨頭,崔珣疼到冷汗涔涔,本被折磨到失神的眼眸也回復了一絲清明,蘇泰蹲了下來,他說道:“醒了?”
崔珣沒有回答他,蘇泰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