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屬領命離開。
午后。
江岳被點名出征平亂的消息傳開,上午下的圣旨,下午遠在文州向來與世無爭的谷親王突然在文州起義,響應朱親王誅惡軍的名號,并在其上再加一個‘清君側’。
清,承安侯,江岳。
谷親王聲稱先太子之死乃江岳所為,有人親眼所見。
此人多年來為江岳所追殺,而江岳之所以寵妾滅妻虐待世子,就是因為世子之母、前承安侯夫人知曉了此事,所以為江岳和沈周如不容!
這個消息立刻傳遍大江南北,連遠在通州的沈無霽等人都聽到了,如此快的傳播速度明顯是蓄意為之。
但百姓不知這些彎彎繞繞,軍中士兵亦不知道當年的真相,哪怕是江岳在軍中威望甚高,也抵不過甚囂塵上的流言。
這是江岳第一次走在軍中,卻被各種質疑、輕蔑的眼神所籠罩。
江岳眉頭緊皺,壓抑著心頭的悶煩前往營帳。
但他還沒走到營帳,就被急急忙忙趕來的副將喊回了京城。
越到京城,望著逐漸被烏云密布的天空,江岳感到了前所未有的沉悶。
半個時辰前。
谷親王的起義口號傳入宮中,沈周如完全沒注意過這個瀟灑在外的親伯伯,也未曾想過他會是前太子黨。
沈周如氣炸了,一邊調人去查谷親王和朱親王的交集底細,一邊急召太子、四皇子、齊王等五位皇子入御書房議事。
“谷親王起義一事,你們給朕出個法子。”沈周如坐在龍椅上,神色嚴肅。
下方五位皇子神色一肅,聰明的第一時間就反應過來這個回答會影響沈周如傳位的決定。
沈無非微微垂眸,沒說話。
四皇子眉頭緊鎖地站在旁邊,也不知道該如何是好。
六皇子七皇子才不過十歲,兩人搜腸刮肚也說不出個什么好計謀。
沈周如審視般的視線落在了齊王沈無憾身上。
沈無憾斟酌幾瞬,開口道:“父皇,兒臣有話不知當講不當講。”
沈周如連聲道:“你說!”
沈無憾道:“當年父皇的信物應當只有幾名親信見過,朱親王能拿這件事來陷害父皇,原因多半是出在這批人身上,朱親王那方咬死不放,還拿出了信物,說明多半是父皇身邊有人叛變。”
“現在谷親王指名道姓是承安侯,聲稱人證物證俱在……兒臣以為,此事五分真,五分假,但若父皇給不出天下人一個合理的交代,便是落了下乘。若給出交代,便只有從承安侯身上入手。”
聞言,沈周如臉色一冷,厲聲道:“這話是江斂教你的?”
沈無憾原地跪下,不卑不亢道:“與世子無關,現在父皇也只有兩種選擇,在負面輿論中應戰,或在正面輿論中應戰。”
沈周如面色難看。
沈無非冷不丁地開口道:“五皇弟說得沒錯,承安侯的家事早就為京中人津津樂道,寵妾滅妻、寵庶滅嫡令眾人不齒。如今此番風言風語更是跟上一輩的事情扯上干系,若父皇不給出解釋,只怕大家更加偏信谷親王說的話。”
沈無憾頷首,繼續道:“起義多要名號,天下正義之師正在旁側觀望等待抉擇,承安侯及承安侯世子是謠言漩渦中心,現在世子說的話做的事,也會影響那群觀望的人。”
這是赤/裸裸的威脅!
來自太子、齊王以及那個他一直忌憚防備卻最終養虎為患的江斂!
沈周如驚怒得眼睛發紅,氣息不穩:“給朕傳江斂!”
孫云海正待出門,沈無憾平靜地說:“世子讓兒臣幫忙說一句話。”
沈周如攥緊拳頭:“你說。”
沈無憾:“世子說,真真假假,假假真真,無風不起浪,事起必有因,請陛下三思而后行。”
聞言,沈周如腦中頓時一片眩暈,他踉蹌一下,連忙伸手扶住案桌,不敢置信。
江斂知道了?
不可能!
除非高儒生就是被曾家救走的!
一瞬間,沈周如腦中轉過了一萬種思緒,種種皆帶殺意,但偏偏他不能動!
在場其余幾人聞言,皆是一頭霧水。
連傳話的沈無憾也在內心嘀咕到底是什么情況,能把父皇嚇得站都站不穩。
沈無非想到谷親王傳出的謠言,不可遏止的挑起眉。
他以為那是谷親王為了拖江斂下水隨意編出來的事情,難不成,真的?
不對,應該是一半真一半假。
沈無非正靜靜琢磨著,沈周如猛地提筆,從牙縫中逼出來話:“孫云海,傳旨——”
承安侯江岳偷拿陛下令牌至今未還,皇帝念承安侯之功未曾追究,時隔三十六年,卻引得今日風波。
但不能僅憑谷親王一人之言便定承安侯的罪名,必嚴查才可于天下一個交代。
現今將承安侯打入刑部大牢,嚴查先太子被殺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