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眾官你一眼我一語,有義憤填膺的,有暗自打算的,有偷看龍椅上那人臉色暫且不出風頭的。
夏江縣令的奏折幾乎是快馬加鞭連夜送到沈周如手上,他現在還在了解情況。
潘元的奏折將云際商會有心賑災卻被惡意克扣的事情寫得清楚,更甚言云際商會表態了,商會無力與官府抗衡,留在夏江用于賑災的糧,是他們無償捐贈的最后一批。
他替云際商會言明觀點,往后遇災,糧價必然會跟著市場價走,云際商會也需要在夾縫中求生。
同樣的話,早已在云際商會從旁邊幾城無奈撤走時就已經說過了。
失去救助的流民群情激奮,扭頭合伙將矛頭對準官府。
天災后伴隨流民暴動,各地都呈上了急報請求支援。
沈周如望著云際商會的調查緊皺眉頭,他沉聲道:“除去云際商行,還有其余商行愿意出資出糧賑災嗎?”
眾官員對視一眼,有提了幾個商會,但規模比云際商會大,捐贈物資比云際商會少。
沈周如眉頭皺得更緊,重聲道:“動員各地商行,若有愿意出資者,災情結束后按功行賞。”
這話一出,滿朝嘩然,這不就相當于是用錢買官嗎?
有人心中躍躍欲試。
章太尉不用往后看都知道他們在想什么,出列一步,沉聲道:“皇上,商會捐贈是好事,但難在捐贈物資是否能完好無缺的抵達災情前線,以及商會是否自愿、自愿捐贈后是否能獲得應得的獎勵補償。若不能,只會如云際商會般,寒了他們賑災的心。”
沈周如沉吟片刻,揮手道:“傳旨,太子與晉王負責此賑災事宜,太子負責洪災,晉王負責旱災。朕與后宮眾妃會帶頭捐糧,朝廷及各地官員也不例外。民間善捐現場記錄并每日張貼,不得更改隱瞞,若因此影響賑災事宜,違者當斬無赦!”
然沈周如這道圣旨剛下。
兩地災情還未好轉,又一天災降臨
。
西北地震,死傷過萬,最主要的陸路被滑落的山體層層阻攔,災區三縣百姓斷水斷糧,生死未卜。
干旱,洪水,地震……
天沈百姓只道是老天爺發怒,要毀了天沈,到底是誰惹了老天發怒!
民間開始有謠言聲討沈周如,聲討沈無非,聲討皇后……
聲討聲絡繹不絕,朝廷官員忙得腳不著地。
收到地震消息,沈無霽第一時間下令將衣衫、藥材、干糧等一切救災物資沿途送往災區。
一切在緊急運作的時候,南宮凝華的書信夾雜著流民消息傳到夏江行宮。
在無數人都盯著夏江盯著云際商會的空檔,沈無霽趁亂出了城。
香菱護在他身側,兩人穿著破布爛條,背著小包,如同叫花子般跟上了流民隊伍。
“殿下,出了江城就好了,那里有車馬接應。”香菱小聲地安撫明顯有些不適的沈無霽。
沈無霽聽著,身體下意識避過從旁側過去、滿身泥土腥臭汗味的流民。
他吐出一口氣,搖搖頭,“沒事,習慣了就好了。”
沈無霽有潔癖,和江斂如出一轍的潔癖。
他可以接受自己練功、干活造成的滿身臟污,但無法接受如難民般十幾日沒有洗漱換衣后的腥臭。
而現在才剛開始混入難民群,心理、生理一時都無法接受。
見他強忍著不適,香菱連忙換了個路,在不脫離難民群的情況下不斷加快前進的速度。
此次出來,他們有兩個任務,一個是調查云際商會下面的賑災物資被貪污情況,第二個——
青云寺取物。
南宮凝華來信,已經尋到手握信物的僧侶,但他只見沈無霽,其余的寧死不開口。
消息一來,沈無霽哪還坐得住,正好現在天沈大半亂了起來,沈周如無暇顧及一個被禁足的傻子。
而青云寺在元豐城,中部偏東區域,是洪澇的上游地區,受災不算嚴重,城內官兵都去臨城幫忙賑災了。
擠出逆行去夏江城的人群,沈無霽沿途聽到了不少關于云際商會的議論。
大多是感激,再者就是替云際商會罵那幾個已經被摘了烏紗帽的府都官員。
而戚子行那一段本意是表達被其余地區商行、官府針對增加分成的話,傳著傳著就變成官府要收購云際商會,不然就不讓云際商行賑災。
邏輯壓根不成立,但百姓居然信以為然,指天罵地罵官府。
聽到這里,沈無霽終于明白什么叫做三人成虎,眾口鑠金。
這就是輿論的力量。
跟著流民隊伍混跡十來天,走遍周邊兩城,云際商會施粥的管事都守著規矩,并未發生欺壓流民的事情。
沈無霽確定兩城賑災順利進行,這才尋了個機會脫離流民隊伍。
香菱松了口氣,“若是流民起了民憤,恐怕那些官兵也壓不住。”
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