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此次案件,江存度有一個要求,那就是查明真相,不能埋沒了有功之臣的功績。
挖,好好深挖,把鎮安王的功績全部挖出來,讓全天下的人都看看鎮安王有多么勞苦功高,又立下了怎樣的汗馬功勞!
創下如此豐功偉績,難道不值得封賞一個皇位嗎?
陛下的偏向太過明顯,刑部、都察院和大理寺的官員都看出來了,這調查還沒開始,陛下就把鎮安王抗旨不遵之事給一筆勾銷了。
按照陛下的說法,鎮安王班師回朝是提前收到了密旨,這件事兵部尚書和齊銳可以作證。
三司衙門傳兵部尚書和齊銳問話,兵部尚書都如實說了,至于鎮安王為何會率兵圍城,齊銳解釋了半天。
“我爹讓我暗示,我覺得事情肯定不簡單。”齊銳一副堅信自己沒錯的模樣,“而我想來想去,覺得只有陛下有危險,才能說得通。”
眾位主審官員:“……”
“咳咳。”兵部尚書尷尬地咳了咳,向眾人解釋道,“孩子自小喜歡練武,耽誤了讀書,還請眾位見諒!”
“爹,我讀過書。”齊銳忍不住辯解道。
兵部尚書一巴掌拍在齊銳背上:“讀書也讀到狗肚子里去了,陛下有危險的事是能隨便揣測的嗎!”
總之鎮安王抗旨不遵之事算是揭過了,只剩下通敵之事還需調查清楚,因為事情發生在北疆,所以想要查明真相,還需派欽差去往北疆調查。
而被選為欽差的也是老熟人了,王欽差和周欽差第三次被派往了北疆查案。
在等待兩位欽差的調查結果期間,京中這邊也沒有閑著,梁青墨將鎮安王遭遇刺殺之事上報給了江存度。
達朗被收服,北疆平定,鎮安王班師回朝,受這些影響最深的自然是作為鎮安王對手的淮國公,所以此事八成是淮國公所為。
只是淮國公平時行事滴水不漏,從不給人留把柄,這件事如果調查,最終很可能也不會查到淮國公身上。
而淮國公,等鎮安王登基后,自然也就到了倒臺的時候。
江存度不想節外生枝,但此事也不能就此揭過。
江存度想了想,把此事交給了三司衙門和鎮安王通敵之事一起并案調查。
除此之外,江存度還讓禁軍在城中搜捕刺客,以此來震懾一下背后之人。
而京城內,在經歷了驚心動魄的大軍圍城過后,又重新恢復了往日的熱鬧,甚至因為多了談資八卦,顯得比往常更加熱鬧一些。
而最讓人津津樂道的,自然是前不久的鎮安王圍城之事,在眾人的談論中,此事的過程可謂是一波三折,而不管過程怎樣跌宕起伏,結局總會殊途同歸地轉到陛下身上。
陛下臨危不亂,處變不驚的事,不知怎么傳了開來,眾人談論到最后,總會感慨一句:陛下運籌帷幄,決勝千里,實乃天命所歸的真龍天子啊!
此時的江存度還不知道,在他給鎮安王造勢之前,他已經先一步聲名遠揚了。
朝堂這邊,因為鎮安王還在接受調查,有關北疆平定后,達朗部落的管理,暫時由安來王夏清嵐代為向陛下奏稟。
“陛下,達朗部落歷來是以游牧為生,而北地的環境比起農耕,也更適合放牧。”夏清嵐先簡單陳述了北疆的環境,而后繼續道,“如今達朗歸順大堇,臣覺得可以讓他們保留原有生活方式,由朝廷指定首領人選,管理達朗部落。”
“達朗既已歸順,為何不讓他們徹底融入大堇?”有朝臣覺得這樣不妥,“如果讓達朗維持原樣,很難保證他們日后不會再次生出反叛之心。”
“故土難離,窮家難舍,如果強行讓達朗部落改變生活習慣,反而更容易生出隔閡,所以不如先讓他們維持現狀。”夏清嵐向眾人解釋道,“先行安撫,然后再多派中原人往北地與達朗交流,讓達朗了解中原文化,潛移默化地讓達朗融入中原,如此才更穩妥。”
聽了這番話,朝臣們都若有所思。
而夏清嵐停頓了一下,又繼續道:“至于眾位大人擔心的達朗會再次反叛,這個也好解決,首先,在經濟上,中原可以與達朗多進行貿易往來,這既算是扶持,也算是一種制約;其次,朝廷除了指定首領人選,可再指派一名中原官員,共同管理達朗部落。”
全部陳說完,夏清嵐看向御臺之上:“此事還請陛下定奪。”
江存度明白夏清嵐的意思,如果把達朗比做一個自治區的話,本地的達朗首領可以看作是一區之長,而朝廷指派的官員可以看作是該區的書記,這確實是個不錯的辦法。
“此事就依安來王所說吧。”江存度只要想到此事本該是鎮安王來安排,他就不想多費心思,直接同意了夏清嵐所說。
“陛下,臣還有一言。”夏清嵐想了想,又道:“派往達朗的中原官員,最好對達朗部落有所了解,如此才能更好地管理達朗部落。”
“安來王可有人選推薦。”江存度繼續當甩手掌柜,找夏清嵐要答案。
而夏清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