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郡王的父親與先皇是堂兄弟關系,所以廉郡王與當今陛下和曄王也算是兄弟。
先皇吸取前朝宗室亂政的教訓,并未給予宗室成員參政的權力,只讓宗室成員掌管宗正院,處理一些宗室的日常事務,換個說法就是做個富貴閑人。
可宗室成員到底占著皇親的身份,外人遇見總要禮讓幾分,廉郡王就是仗著這一點,平時沒少在京中作威作福。
這次江承奕要拿廉郡王殺雞儆猴,除了讓都察院的人搜集罪證,還策反了一個人證。
廉郡王貪財好色,納了十幾房美妾,郡王妃早就受夠了,得益于江存度廢除了妻告夫徒刑兩年的律法,江承奕沒費多少功夫,就說服了郡王妃出面作證。
都察院搜集的物證,再加上郡王妃這個人證,廉郡王直接被下了大獄。
廉郡王被問罪下獄,廉郡王的父親老皇叔放下臉面,上曄王府求情。
江承奕見到人,只說:“皇叔如果覺得孤的處罰重了,不若讓廉郡王下去陪孤的幾個兄弟。”
江承奕這番話,讓老皇叔想起了京中的傳言。
先皇在位時,幾位皇子奪嫡,自江承奕的雙腿落下殘疾后,其余幾位皇子也先后因意外去世,唯一安然無恙的只剩下了五皇子,也就是當今陛下。
京中曾有傳言說另幾位皇子全部是死于曄王之手。
此時,聽江承奕說要讓廉郡王下去陪另幾個皇子,老皇叔當即惶恐不敢再多言。
江承奕出手果決毫不留情,拿皇親國戚開刀過后,再讓都察院拿著搜集到的把柄,逐一上門找反對新政的官員談話。
一夕之間,朝中的反對聲音盡數消弭,對后世影響深遠的土地新政正式推行了下去。
第49章
京中, 江承奕雷厲風行地推行了土地新政。
淮原郡這邊,首惡被判了斬決,其余涉案官員和犯事的世家大族, 全部被流放去了北疆, 世家大族名下的田地重新歸還了百姓。
剩下的淮原沈家,搜查世家大族的時候,禁軍也一并搜查了,結果沒有找到任何證據, 證明沈家參與了土地兼并,沈家僥幸逃過一劫。
不過經此一事, 淮原郡上層大換血,淮國公徹底失去了對淮原郡的掌控, 沈家也只能謹小慎微地龜縮起來。
至于無意中買到賑災糧,引發了整個案件的沈拾之, 江存度特意發了一道圣旨, 赦沈拾之無罪。
淮原郡的事件了結,眾人也要各自歸位了。
江泠姝、齊銘, 還有三位欽差要回京復命, 而夏清嵐和沈拾之也要重回北疆。
眾人雖然同走水路,但行進方向不同,一個是往東北, 一個是向西北。
河邊渡口臨行前,沈拾之對著江泠姝道謝:“多謝公主相助。”
之前案發的時候,淮國公曾讓管家傳令下來,沈家族老得了淮國公的命令, 把沈拾之扣在了淮原沈家,是江泠姝親自登門, 仗著公主的身份,強行把沈拾之帶了出來。
“沈世子不必言謝。”江泠姝對著沈拾之說道,“此次淮原的事情能順利解決,都多虧了沈世子。”
沈拾之卻搖頭一笑道:“蘭芳不厭谷幽,君子不為名修,沈某也是受了公主的啟發。”
江泠姝愣了一下,她道:“明空也是受父皇言傳身教。”
江存度行事隨心,從不在意他人的看法,江泠姝正是感受到了江存度身上那種不因外物而動搖的強大內核,她才能堅定自己的內心,去但行好事,莫問前程。
聽江泠姝如此說,沈拾之想到陛下發給他的免罪圣旨,他不禁望向了京城方向:“陛下之恩,臣不能親自回京拜謝了。”
陛下給他的不僅僅是一道赦免圣旨,沒有當初陛下應允他的和親請求,今日的他或許還被困在國公府中。
在渡口互相道別過后,眾人各自登了船。
夏清嵐站在船頭,望著前方駛向京城的船,她突然好奇問了一句:“陛下是什么樣的人?”
沈拾之首先想到的是有關暴君的傳言,但很快他又想到了美名在外的淮國公,只有內心無法示人的人,才需要用好名聲來遮掩吧。
“京中多傳陛下是暴君。”沈拾之開口道,“不過我覺得,陛下是一個心胸坦蕩,不為名聲所累的人。”
夏清嵐若有所思,而就在這時,船上同行的商賈突然指著岸邊道:“你們快看!”
夏清嵐和沈拾之望過去,就見河岸邊,淮原郡的百姓源源不斷地會聚了過來。
百姓佇立在岸邊,無聲地為遠行的船只送行。
眼前的情景,讓夏清嵐想到了史書繪本上的插圖,還有朝廷最新頒布的土地新政,也讓夏清嵐想到了歷史課上老師必劃的考點。
夏清嵐突然生出了一種自己身在某段歷史中的奇異感覺。
縱觀歷史中的大事件,往往要用后世人的視角觀看,才能察覺其中的不凡,而真正置身在那段歷史中的人,通常是感受不到當下的非同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