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軍腳程快,回京買藥的事情可以交給禁軍,梁青墨詢問江泠姝,要不要跟隨禁軍一起回京。
江泠姝搖頭,如果她一起跟回去,禁軍為了照顧她,可能會放慢腳步。
當務之急還是先把藥材買回來,盡快把疫病控制住。
既然疫病可治,梁青墨也不強求,他轉身就去安排禁軍買藥。
禁軍快馬加鞭回京,一路疾馳,趕在天黑之前,把缺少的藥材買了回來。
老大夫連夜配藥,禁軍和衙役幫忙熬藥,等到第二日一大早,熬好的藥便隨著賑災糧,一起送到了鄉下村落。
此次來樊陽縣,也算是一波三折,等到所有事情都解決后,江泠姝也準備動身回京了。
和來的時候一樣,江泠姝并不想興師動眾,可是百姓們卻聞風而來,夾道相送。
洪水要命,疫病也要命,接連遭逢兩難,幾個村子的村民,都以為他們活不下去了。
可大難當前,先有陛下用行宮泄洪救難,后有公主親臨送糧,再有陛下傳的醫書救病。
腳踏實地的百姓,感情也十分樸素,他們或許不懂什么大道理,可究竟是好是壞,每個人心里都有一桿秤,虛浮的謠言動搖不了真誠在每個人心中的份量。
老大夫作為代表,從百姓中走出,走到江泠姝面前的時候,他停下腳步,雙手遞上了一把萬民傘。
“老朽得醫書,可救一村之人,一縣之人,而陛下傳醫書,乃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老大夫慷慨陳詞,只恨言語不能道盡自己心中的感激之情,“陛下福澤蒼生,老朽替萬萬免受病痛之苦的百姓,感謝陛下大恩!”
“陛下萬歲!公主千歲!”
百姓跟著齊聲高呼。
“陛下萬歲!公主千歲!”
江泠姝坐上馬車,直到駛出很遠,身后相送的聲音都不曾停歇……
……
朝堂上。
因為京中的謠言,這幾日開始有朝臣上疏,讓江存度開壇祭天。
不管洪水的到來是否與行宮選址有關,天災的出現總歸是不吉利,而在洪水之后,又傳出了疫病。
災難接連而來,朝臣們覺得這是上天的警示,而陛下作為天子,理應祭天自省。
江存度不知這是不是劇情慣性,他只知道原本的暴君都沒有屈從于祭天之事,而他擁有現代人思維,更不會迷信這種無稽之談。
江存度拒絕的態度很是堅決,而朝中百官分成了兩派。
祭天派覺得天災事關重大,不可輕視,因此主張祭天。而反祭天派則是對陛下心悅誠服,無條件支持帝王,因此反對祭天。
兩派在朝中展開了激烈的辯論。
“陛下,天災不可輕視?。∈窌休d,禹朝河水決堤,倒灌城池,帝開壇祭天;武朝地動房屋塌陷,帝祭天自省,頒布罪己詔……”禮部侍郎一條條地陳述過往的祭天案例。
江存度聽完,淡淡一笑道:“程侍郎對史料如此了解,不做史官屈才了?!?
禮部侍郎:“……”
“陛下,臣不贊同程侍郎之言。”兵部尚書緊跟著出列進行了反駁,“程侍郎所言河水決堤倒灌城池,與現今的情況不可一概而論,據臣所知,此次的洪水止步在了村落外,并未造成大量人員傷亡,兩者性質不同。”
“齊尚書此言差矣,京郊農田盡數被洪水淹沒,如果沒有朝廷賑災,百姓難道會沒有傷亡嗎?”戶部尚書也出列了。
“從結果來看就是沒有傷亡啊!”齊銘也站了出來,“史書上帝王祭天,是因為他們犯了錯,而陛下雄才偉略、英明神武、慈悲為懷,沒有絲毫錯處,何必效仿先人祭天?”
聽了齊銘夾帶私貨的話,群臣不禁嘴角抽搐,只有兵部尚書捋著胡子對此很滿意。
“洪水天災就是警示,如果不能引以為戒,恐會招來更嚴重的天災!”工部侍郎憂心地表明了自己的立場。
“非也非也?!饼R銘對此明顯有不同的看法,“眾位大人可知,洪水暴發時,陛下的行宮充當了泄洪的作用?”
“可最終的結果是什么?眾位大人可清楚?”齊銘稍稍停頓了一下,揭曉答案,“洪水為陛下灌滿了人工湖,卻停在了宮殿的臺階前。”
“眾位大人可知這意味著什么?”說到這里,齊銘向上一拱手,繼續道,“這意味著上天想要成全陛下,這是上天對陛下的贊揚啊!”
眾臣:“……”
如此詭辯,眾臣竟一時找不到反駁的話。
眼看反祭天派占據上風,吏部郎中突然出列道:“可疫病之事又如何說?瘟疫之害,十室九空,這難道不是上天的警示嗎?”
齊銘皺眉,陷入沉思。
之前樊陽縣暴發疫病,樊陽縣令第一時間就上了奏折,前兩日,樊陽縣令又上奏折說疫病可治,時至今日,情況到底怎樣了,不曾親身下鄉的朝中官員無從得知。
因不知具體情況,齊銘不敢拿此事信口胡謅,竟一時陷入了兩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