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若真出現了這樣的情況,就算李謹行身在此地的頭號目標其實是確保高麗穩定,他在官員考校上的評分也不會太高!
因為他只做到了一個官員最為基本的任務,放在邊關顯然是不夠的。
這對他這個此地的新官來說,也絕不是個好消息。
畢竟,煤礦這東西在如今,比起供給上層御寒,更像是個戰備資源。
以至于在這出權衡對比中,李謹行其實并不難得出一個結論,到底是讓夫人插手此事引發的問題更大,還是延遲開礦的問題更大。
夫妻十余年,他也很清楚一個事實——自己的夫人確實本事不小。
又因他們身處邊地的緣故,這種臨時的越權也完全可以被理解,其實并不需要他有著多大的膽子。
只是他所顧慮的,還有另外的事情。
屋中因為安定公主的這一番話有著剎那的安靜。
好像最是清晰的,便是三人面前的暖爐之中水聲沸騰。
在又一個氣泡破裂開來的剎那,李謹行這才從他被那一句意想不到建議打岔的思緒中回過神來,緩緩開口:“公主的話聽起來很有道理,可要我看來,實際操作起來卻沒那么容易?!?
“煤礦開采,不是蹲下來就能從地上撿到黑金,也不是將那些早年間效力此地的高麗礦工聚集在一起就行?!?
更何況,這些礦工中有相當的一部分,在平壤最后的交戰中都被調撥到了蛇水前線。
哪怕淵蓋蘇文因為這出兩路合擊敗退的速度不慢,這一批人依然損失了不少。
所以當李謹行開口的時候,李清月也不難看出,他說的同樣是幾句大實話。“公主,就算是讓夫人協助于我,先將煤礦給統籌開辟起來,開采人員和監工也是不夠的。”
“眼下這一百五十個軍屯的田地開辟,合計二十四萬畝之多,在確保士卒能夠定期參與演兵訓練的情況下,需要四千多人參與到耕作之中。”
“高麗境內合計城池一百七十六座,就算其中的部分城池已被廢置,只按照小屯布置巡邏兵馬,也需要萬余人。在這樣的情況下,余下兩千人在平壤隨時待命,三千人守邊,再沒有多余的兵力了?!?
這還是在百濟這邊是自己人,營州能作為策應的情況下,都已人手緊張到了這個地步!
若是高麗人各個心向大唐、聽從安排,李謹行或許還敢從那最后的五千人中抽調出一部分用于礦脈督軍,甚至讓其中一部分和高麗礦工一起完成今年的開礦目標。
但就連李清月都在選擇用徐徐圖之和利益誘惑的方式,與這些亡國之民接觸,李謹行又怎么會不明白強逼容易逆反的道理!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才是方今的情況。
“我看這不是光有主事之人就能實現的事情。”李謹行輕嘆了一口氣。
“李將軍讀過《水經注》嗎?”李清月看了他一會兒,竟忽然問出了個奇怪的問題。
這個問題和方才所談論的話題真可謂是風馬牛不相及。
“自然讀過?!崩钪斝写鸬?。
水經注又不僅僅是一本自然地理的作品,在其中也不乏軍事資料。他既然矢志要做個對大唐來說有用的將領,又怎么會忽略掉這一本書。
“那么李將軍應該對其中一段關于龜茲的記載有些印象?!?
龜茲?
李清月沒給李謹行以回憶的時間,繼續說了下去,“在其中寫道,龜茲的北面有一座山,山上的夜晚能見到火光,白天生煙,當地的人采集山中的煤炭,冶煉山中出產的鐵礦,制作出來的鐵器能夠供給西域三十六國所用。”1
“李將軍覺得,高麗比之龜茲如何?”
李謹行只沉默了一瞬,便出口答道:“高麗之地的地產豐饒,遠比龜茲要強得多。”
他有過駐扎西域的經歷,更容易給出這個結論。
自他抵達高麗以來,也陸續為府庫之中的記載感到驚愕。
也正是這些記載讓他明白,唐軍此前無法一鼓作氣消滅掉高麗,很可能并不僅僅是天寒地凍不適合進軍的緣故。
煤炭和鐵礦湊在一起的威力是當真不小。
如果說早年間的煤炭冶鐵還會因為冶鐵設備鼓風能力的匱乏而被排斥,讓人優先選擇木炭,隨著冶鐵規模的擴大和技術的長進,木炭成本卻還是居高不下,煤炭已經漸漸變成了主流。
西北邊境尚且因為中原的變化而受到這樣的影響,東北這頭也是如此。
而平壤周遭的優質煤炭,和北部鐵礦的結合,更是為高麗全境帶來了充裕的鐵器儲備。
“龜茲一國的煤鐵,可供給三十六國,安東都護的煤鐵,又可供給多少國呢?”
要不是李清月接受了劉仁軌的建議,覺得在封地就只有那么大的情況下,還是優先保證金礦出產為好,她都想當這個“龜茲”供貨商。
相比之下,李謹行的反應還是慢了一點。
直到聽到李清月的話,他才品味出了一點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