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竟,方今太子仁善,也已并不僅僅表現在他剛接觸學問之時。起碼在劉仁軌看來,太子左右春坊的官員在朝政上的進取之心,就有些壓制住輔佐太子成才的意思。
所以哪怕太子依然年少,甚至以其十一歲的年紀,還該當算是年幼,但對比公主的雷厲風行作風,還是過于溫和了。
他需要一位足夠強勢的親人成為他的助力,以防再度出現臣子權柄壓過君王的情況。
可當李清月娓娓道來隨后的種種,將朝堂博弈、邊境風云以及他們腳下的這片土地,都以一種統籌萬象的語氣說出的那一刻——
誰能只將她當做一個臣子呢?
第138章
劉仁軌很難不在眼見學生“指點江山”之時, 生出一個悖逆的想法。
倘若她是太子,那么如今的很多問題也就不復存在了。
四方將領固然還是外族之人占據多數,在上頭有一位更為強勢的李唐將領, 甚至是繼承人之時,必定無法掀起什么風浪。
就算陛下當真因體弱而出事,有朝堂重臣意圖效仿當年長孫無忌舊事, 以公主這等能從三歲問出“長安之所需”的脾性,顯然不可能讓旁人從她手中搶占到便宜。
野心與責任心, 在公主平定百濟、高麗的途中也都能令人看個分明。
而這些,恰恰是身居上位者所必需的東西。
但很可惜, 她并不是。
只能說, 好在她并非皇子,總不至于鬧到玄武門之變的地步。
見李清月目光疑惑地朝著他看過來,劉仁軌連忙收回了種種不當的想法, “你方才最后說什么?”
李清月關切問道:“老師是不是沿途趕路過于勞累了,此前流外官入駐熊津大都督府, 也該當從中擇選出幾個能用的幫手為您分憂才是。”
雖說知道劉仁軌的壽命不短,但他怎么說也已年過六旬, 李清月不免有些擔心,若是讓老師這里擔負的責任太多,會不會影響到他的命數。
嗯,她還是不要竭澤而漁為好。
至于孫思邈那邊,她下次也得注意點分寸。
劉仁軌對于公主這個突如其來的關切啞然失笑。
他倒是沒有脆弱到這個地步, 只是稍微走神了一下而已。
還不是要怪安定公主太能給人帶來驚喜。
“我并沒有什么事情, 你繼續說吧。”
他臉上的無事之意表露得已很明顯, 李清月便沒糾結于前一個問題,而是回道:
“我剛才說, 需要老師盡快讓這些人手協助一起完成戶籍登記之事,將領地的邊界重新框定,到時候才好確認,到底哪些地方是可以讓我用來種地的。”
李清月說話間,只差沒將摩拳擦掌之意表露在臉上,“之前讓唐休璟在漢中種地,算起來也有三年了,我來自己的領地實踐,總不能干得比他差對吧?”
劉仁軌沉默了一瞬,覺得這個剛才還被他構想做權力巔峰之人,又忽然回到了接地氣的狀態。
能將“種地”二字說得如此順口,倒是讓人差點沒想起來,這片領地能歸于大唐,還有她的一份功勞。
但他還是平復了神思答道:“我即刻讓人去辦。”
“等一下。”李清月打斷了劉仁軌的舉動,目光中閃過了一縷沉思,“老師在讓人去查驗戶籍的時候,每戶發放兩斗米。”
兩斗米?
劉仁軌的思緒轉圜了一瞬,答道:“我明白了。”
教導學生多年,對于李清月此刻的突發奇想,他比大多數人都更能領會其中的意思。
她的這條附加指令也并非無跡可尋。
但這大概不是一條人人都能理解的舉措。
姚元崇就不太明白。
這批從熊津大都督府中調撥過來的人手,因百濟和高麗語言體系相似,不存在語言障礙,其中的各個小隊統領,則是此前就參與進邊境工作的流外官。彼此配合起來,讓李清月這出“下鄉扶貧”變得比想象中還要容易得多。
他一邊跟著王勃、楊炯一起參與進了登記造冊之中,只覺諸事開展順遂,一邊還是有些不解:“為何公主要給每戶發放兩斗米呢。”
他讀過的書還不算多,但或許是因為他天生有著一番敏銳的政治眼光,讓他在聽聞這個先進行的戶籍調查計劃后便猜測,這是公主要擴張領地的邊界。
這幾日間的屋舍修繕,讓他難免和此地的百姓打過交道,也意識到了這其中外流的情況,確實讓公主有了達成這個目的的條件。
要不是他們之前的幾日都并未做出擾民舉動,現在突然間的增兵,已經足夠再讓一部分人逃走了。
總之,就算他們沒走,現在還在泊汋城中的住戶人數也遠遠少于戶籍賬冊所載。
說不定,在這出統計工作展開的時候,還會再走一部分,以防在冊之民被大唐強制征兵。
“但我恰恰不希望有人繼續走。”聽到姚崇的發問,李清月放下了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