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一想到自己近來明明又有頭疼腦熱復發的癥狀,皇后卻天天要將大半注意力分在離家半年的女兒身上,就連晚上都被霸占了——
李治幾乎是下意識地接出了一句:“那你打算什么時候出門,去順帶視察你的食邑?”
李清月都驚呆在了當場:“……啊?”
等等!有這么著急的嗎?
她狐疑地看向了李治:“阿耶,我要等的建設封地人手還沒到齊呢……”
別說封地的人手了,連她的陪讀都沒到齊呢!
第132章
不過, 李治大概不會想到,他這一句“無心之失”,是會被有些人借題發揮的。
李清月才不跟李治講什么“爭寵”的基本法呢, 直接上來就和武媚娘告狀。
“阿娘,阿耶他嫌棄我!”
“他怎么嫌棄你了?”武媚娘忍著嘴角上揚的趨勢,朝著沖進門來的女兒看去。
李清月仰頭答道:“我從高麗回來長安, 滿打滿算都還沒有半個月的時間,他就問我什么時候要往封地去, 您說這是不是嫌棄我?”
她才九歲啊,怎么就提前享受到寒暑假在家的待遇了!
反正她絕不承認, 是因為自己搶了李治的待遇所造成的影響。
嗯, 肯定是這個做爹的不靠譜。
武媚娘看著女兒這個趁機耍賴的表現,摸了摸她的腦袋,偏袒得明目張膽:“對, 確實是你阿耶過分!就算是領了封地,也不急著這樣快過去。要知道, 那頭都還在寒凍之時呢。”
北方的冬日過去得沒那么快,現在的遼河與鴨綠江都還沒化冰, 遼東黑土也在結凍之時。
因此,哪怕是李清月自己自告奮勇地要去領地,為她的煤……不對,為她的金礦去做開采準備,順便去做好監督安東都護府的工作, 武媚娘都不會答應的。
結果李治倒挺會耍脾氣的, 直接問女兒走不走。
他沒事吧?
武媚娘:“你真在長安城里坐不住, 也得等到三四月里再啟程吧。”
“我就是這么想的。”李清月掰著手指盤算,“您看, 唐休璟那邊收到我送去的消息后,能否在五六月里小麥收獲,而后武裝除賊,在三月里總能給個大致的準信了。”
在這個時間前后,從高麗遷移進內陸的百姓中,也應該有一批被引入關中漢中了。
到時候,三四月間的回信里,唐璿那里的初步安排也能告知于她,讓她確定,到底要不要在她重新前往邊地后,再給他多搬遷一點人口過去。
“蜀中那頭,我已讓人將一部分賞賜的絹帛換成了金條,隨同信件一并送去。雖說是我這位公主要招募挖礦之人,又經由益州都督府長史搜尋人手,但該給的遷居費用還是要給的,要不要全家一起走也得給人一個商榷時間。”
所以說這個遷居怎么也得到二三月之后才能動身。
李清月興致勃勃地說道:“我還讓人在采購良種,都不知道三四月前能不能收工。”
官田的良種中能供給她使用的,她都已經籌辦完畢了,讓她想起來去找的當然是另外的東西。
她不打算只種北方常見的粟米和小麥。
對于漢中來說,從原本的良田荒廢到兩年三熟,已經是邁進腳步了,再過激的話,難免會引發當地民眾的不滿。
可泊汋城是她的封地,當地的百姓又是剛被大唐納入境內的高麗百姓,那么給她發揮的余地就大得多了。
唐代相對溫暖的氣候,和在漁獵文化之下幾乎沒得到開發的黑土地,讓她在封地到手的那一刻當即意識到——
她可以種東北大米了!
所以在從年初從李治這里得到了準信后,她便即刻讓人往江南道去采購水稻良種。
李清月繼續盤算道:“再說了,姚元崇還有那個不知道名字的龐家姑娘雖是被征為伴讀,但我也不是不講道理的人,總得先讓他們將父親的喪儀和家中其他事務都給處理完畢。就姑且也給他們算上三個月。”
所以怎么算下來,結果都是一樣的。
她下一次出門,肯定要等到三四月了,也正好趕上東北的四月播種,簡直完美。
人手,良種,以及后備的人才統統就位!
“對了,還有還有……”
“海州那邊,我讓盧升之幫我尋訪人才,若那人真是可用之才,也得要一點用來說服的時間。”
“此外,我在離開熊津大都督府的時候也跟老師交代過,如果可以的話,在當地慢慢開始打造海船,數量不需要多,只需要能往返于熊津和中原沿海就行了。估計在三四月里也能完工。”
因為這部分船只不是軍隊所用,而更像是商船,李清月沒法向沿海水軍借調,還是得自己來折騰。
好在數量不多,以熊津大都督府的銀錢存貨能負擔得起。
看,這些準備工作都要時間。
武媚娘看著女兒在這里逐一盤點,只覺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