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一問之下才知道,皇后恰好在宮門處撞上了前來傳遞軍情的信使,雖然掛記著女兒的情況,還是立刻先將人帶到了陛下的面前,等其將軍情奏報陛下后再行詢問。
眼見皇后望見那份呈遞上來的軍報露出了幾分牽掛,李治還是沖著她招了招手,“皇后一起來看吧,不過有蘇將軍從中主持,應當出不了大問題。”
他一邊說,一邊快速拆開了軍報之外的保護,就見其中露出的顏色代表著捷報,當即精神一振。
是喜訊,不是噩耗!
與此同時,他也以余光朝著兩名信使看了一眼,發覺其中一人有那么點眼熟。
“你……”
來人連忙回道:“蘇將軍怕陛下對于戰事情況還有什么想要了解之處,特命我折返,一并前來報信。”
李治不置可否地點了點頭,覺得蘇定方在這方面還挺能小題大做的。
崔知溫好歹是個都尉,不在此時留守高麗境內,統籌他麾下的兵卒,反而跑回到長安來,真是聽著就有點不太像話。
可要崔知溫看來,在蘇定方于營中問詢,哪位校尉以上的官員有此能力將此地戰況具體講解給陛下聽的時候,他的這出毛遂自薦,實在是有其必要。
也不知道,若是他能讓陛下因東部戰事而展顏,能否讓崔元綜從西州調回來。
算起來,還是因為崔元綜的“功勞”,才能讓大唐多出一位冉冉升起的將星呢……
但此刻大概沒人在意他的這些小心思。
李治已和武媚娘將目光重新轉回了面前的戰報之上。
蘇定方并未直接報喜,而是完全按照著時間順序記載戰事情況。
所以他當先說起的,便是他整兵等待時機,直到遼河結冰之時再一舉渡河。
在此渡河戰中,契苾何力領兵大破高麗兵馬,斬首三萬人,淵蓋蘇文長子淵男生僅以身免,逃回平壤,李唐大軍推進渡過鴨綠江。
看到這里,李治下意識地拍案叫了一聲“好”。
要他自己說來的話,他既是在夸獎蘇定方與契苾何力的戰功,也是在“夸獎”淵蓋蘇文此人識人不明,居然將自己那沒什么統兵經驗的長子給派遣到了前線,被打出了這樣一出結果。
然而他緊接著就看到了后面的幾句。
好景不長。
唐軍行軍之中,浿江道行軍大總管任雅相因嚴寒激發舊疾在營中病故。
淵蓋蘇文聞聽高麗敗仗訊息后匆匆帶兵北上,在蛇水攔截住了唐軍的攻勢,沃沮道行軍大總管龐孝泰與其子盡數戰歿。
“陛下?”
武媚娘敏銳地注意到,在看到這里的時候,李治拿著那封戰報的手都有一瞬的顫抖。
蘇定方對于這兩人身死的惋惜不吝言辭,以圖讓陛下能看在這兩人過往的功績上多為其追封,也就讓這幾行字中有了更強的感染力。
可越是如此,也就越是清晰地讓人感到,北路唐軍在彼時處在了何種危急的狀態。
李治平復了呼吸,這才擺了擺手,“無事。”
所幸在開始之前他便知道這是一封捷報,在崔知溫等人的臉上也沒讓他瞧見什么如喪考妣之色,那么中間的敗績便是可以被接受的東西。
……沒什么問題。
但饒是李治已做好了這樣的預期往下看去,他也不曾料到居然能看到這樣的一出逆轉。
在蘇定方這頭發兵渡過遼河之前,李清月就已用派遣到她麾下的八千水師轉道新羅,進攻對方在王都以北的糧倉,奪取了其中的二十二萬石糧后揚長而去。
這一戰,促使新羅王為此前不盡心相助的行為反思,派遣大將軍金庾信與一萬新羅精兵和五萬糧草北上,并讓出了北漢山城作為唐軍進攻高麗的前線據點。
這讓她與蘇定方最終制定的計劃是,由北路唐軍嘗試渡河,牽制住淵蓋蘇文的注意力,由南路兵馬北上,嘗試突破平壤以南防線。
而后便是一連串令人眼花繚亂的戰績。
十月初,南路水陸并進,陸軍靜候七重河以南,水師先行北上,誘騙坐鎮海州的淵蓋蘇文次子淵男建發動水軍過萬,船只一百余艘出征。
于是海上激戰之后,高麗水師全軍覆沒,船只盡數被燒毀。
唐軍則趁勢奪取長池。
陸軍隨即渡河,在七重河迎擊守軍,高麗大將惱音信陣亡,七重城易主,城中剩余守軍投降。
冬比忽城中浮屠將軍信誠因獲知水師覆滅、七重城被破消息,直接開城投降,水陸唐軍再次會合。
留守于百濟境內的劉仁愿在此時發兵作為后援,同時由熊津大都督領兵自長池城北上,于平壤以西攻破高麗軍營。淵蓋蘇文第三子淵男產在此戰中為大都督所發箭矢射殺。
唐軍隨即攻破平壤城,擒拿高麗國主寶藏王。
在與劉仁愿所屬部從會合后,安定公主兵進蛇水,以金庾信進攻蛇水山城截斷淵蓋蘇文助力,與北路唐軍達成南北夾擊之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