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起當年薛仁貴遠征之時,眼前的場景讓她更為清晰地意識到了,她也該當從中圖謀進取了。
不是什么“高麗戰場離她太遠”無法插足,而是——
她也想成為這敬獻俘虜之人,在這其中分得一席之地!
而且,別忘了,她該選自己的封地在何處了。
否則當年那出公主宮殿的獎賞,外帶上后來在洛陽宮中為她單獨分出的居所,和邙山之下的“炸藥研發基地”,合計起來也只能讓她活到十歲出頭而已。
如今梁州已在唐璿的掌控之下,可以在漢中這片土地上施展抱負,不必再顧及在那梁州疆土之上還有一個毫無作為的梁王,她是不需要將自己的封地選在梁州的。
想到行將拉開的高麗戰事序幕,李清月覺得,自己可能有一個更好的選擇。
她也想驗證一番,系統的另一種可能!
不過在此之前,她還得做完三件事。
第81章
在那出獻俘大會結束后的第二日, 李清月就開始提筆寫信。
頭一件事,就是去信給唐璿。
先前她要忙著往長安跑一趟,顧不上那頭, 加上前后腳送信梁州,多少顯得她居心不良,如今她手頭還有另外一批人手可用, 就可以去聯系他了。
顯慶三年入蜀中之時,她便遺憾于偌大一片漢中寶地, 昔年能作為漢室發家之地,如今卻被梁王李忠在任上荒廢。
以至于地廣人稀, 百姓不以耕作為生。
現如今唐璿為梁州刺史, 刺史又有掌兵之權,對于地方豪強的威懾力比之前大得多,也就意味著——
他有不少事情能開始做了。
恰好眼下還是冬日, 諸多籌備事項正好是展開的時候。
之前唐璿調任梁州戶曹的時候,是顯慶三年的九月。
在此地的兩年多時間里, 他并沒有只是在當個尋常的戶曹,加上收集梁王李忠行巫蠱之事的罪證。
他一面如李清月所說, 提早一步借助戶曹的職務熟悉梁州人口和事務,另一面則自己弄了塊地,幫李清月測試一下在此地妥善發展種植的可行性。
“他還真如你所說,認真耕作了兩年?”武媚娘斜靠在一旁的榻上,開口發問。
獻俘大會的順利舉辦, 讓她成功度過了協助執政的第一步。
此前緊繃的心神終于能在此時舒緩幾分, 聽女兒一副小大人的樣子要來指點江山了, 她干脆在旁看看,也覺怪有趣的。
李清月掰著手指算道:“差不多能算兩年。近年來不是因為關中人口壓力大, 冬小麥日益盛行了嗎?我就讓他試試,在梁州那個氣候更和暖的地方,能不能輪作出兩年三熟來。”1
她有點遺憾地說道:“只是他去梁州的時間不太巧,是阿娘生了旭輪之后,阿耶才把他那一批官員才被派出去的。九月底出去,到任都十月了。”
“您是知道的嘛,宿麥種植的最佳時間還是八月。這一輪是種不得了。”
所以唐璿是從顯慶四年的春季開始播種,趕在秋收盡快收獲。
然后在八月播下了冬小麥,到了顯慶五年的五月收獲后,改種豆類輪作,到了十月里將其收獲。
這樣一來,明年春季就又能種春小麥了。
恰好完成了一個周期的耕作。
三輪收成!
李清月興致勃勃地解釋道:“阿娘您知道嗎,在梁州那個地方,水網縱橫,土地條件不差,尤其是氣候條件遠比關中要好,稍一折騰就能卓有成效。”
武媚娘點了點頭。
她幼年時候先后去過利州和荊州,這兩處的條件都比梁州差一點,可以推斷出梁州的情況。
“你繼續說。”
李清月道:“我專門從洛陽這邊請了個老農去梁州教導唐休璟種地,教他如何選種,犁地,起壟,鋤地,施肥。”
“唐休璟加上那老農,再加上隨從兩人,雖然還有其余公務要忙,但因為有牛拉犁,合計種了二百畝地,兩年下來一共收獲了小麥五百二十石和豆二百五十石。”2
“去掉需要繳納租庸調、地稅、戶稅,再去掉四個人的吃飯開銷后,還剩余小麥二百石和豆二百石。”
這還是完全沒有經歷過改良肥料,只用相對優良一些的法子種植的結果。
當然,農具農肥還有種子的消耗還得扣一扣。
按照李清月給唐璿制定的計劃,他在今年冬日還該當開始養豬,將這些豆類陸續混進豬飼料中,而后將豬糞發酵,用于田中的肥料。
若是這樣的話,明年的畝產說不定還能往上抬一抬。
“二百石的小麥,折算做錢,約莫每人一年結余七百多錢,還得用這筆錢購置衣物床褥以及其余雜項。這么看的話,雖說能節余下來的錢財有限,但在尋常百姓之中已算不少了。”武媚娘聽著李清月說完了那養豬計劃后,下意識地出口算道。
“不過,一來你說的養豬進項那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