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誒?”
武媚娘解釋道:“梁王終究已經成為了廢太子,本就是權力斗爭中失敗的一方,再將他貶為庶人,甚至因謀逆之罪而進一步重罰,所帶來的影響力還是太小了。”
李清月眨了眨眼睛,好奇問道:“那阿娘覺得,什么是夠分量的詔令?”
因近來需要照看李治病情,又需要向朝中臣子告知陛下的情況,在武媚娘的臉上稍有幾分疲倦。但以李清月所見,這并不影響她此刻眉眼間已越發鮮明的上位者風采。
在此刻斟酌權衡中,更已不能再用皇后兩個字來限制于她。
武媚娘沉聲,語氣堅決地答道:“剿滅高麗!”
薛仁貴沒能徹底完成那出滅國,讓其有了暗中支援百濟的機會,好在唐軍的先決優勢仍在。蘇定方轉戰遼東,在新羅兵馬的支持之下進攻百濟的戰況喜人,已將其徹底攻滅。
勝績在近日已傳到洛陽。
現如今遼東糧草充足,兵力正盛,虎將云集,為何要因為陛下的病情而耽誤大事呢?
倒不如以一場繼續推進的勝利,向外界傳達出大唐局勢依然穩定的信號。
不過是要借由皇后之手來讓這封詔令順利推行而已。
“令蘇定方為遼東道行軍大總管,薛仁貴為平壤道行軍大總管,其余將領如何還可商榷。總之,順著覆滅百濟的盛況攻滅高麗,遠比對李忠動手有意義得多。”
這并不是說李忠不必處置,而是不能作為皇后協助陛下打理政事的第一件事。
那會顯得她過于錙銖必較,局限于內斗小事。
李清月聽得目光發亮。
是了,是該將目光放得再長遠一些。
若當真如母親所說的話,這也意味著,皇后將并不只是和朝中文臣打交道,也能和一些武將有所往來。
當然,在李治那里也能完全解釋得通!
越是身體有恙,他也越是需要這等具有實質碰撞的勝果,來彰顯自己的威懾力。
阿娘或許在憑空扭轉想法上,難免受到身份的限制,可在轉換過了思維,確認了自己要成為協助理政之人后,卻已展現出其非同一般的天賦!
武媚娘想了想,又道:“還有一項詔令,或許也可嘗試一二。”
這個想法還只隱約有個大概,但在她一番斟酌后,覺得此舉確有可行之處。
“有吉兆庇護天子,助力康復,故而改元。”2
到底能不能庇護李治身體康復,先姑且不論了。
總之,改一個年號,才能顯示出她這個皇后參與朝政,與此前有別了!
第75章
武媚娘既下定了決心, 要借助著李治分出權柄做一番大事,以讓自己在朝野之中更有一番立身之本,就沒打算耽擱。
當李治于第二日再度談起此事的時候, 武媚娘便說起了有關高麗進軍之事。
不過,說話之間也是要講究藝術的。
陛下選擇由她來協助理政,必定經過了再三的思量, 可這并不意味著她的權柄已完全穩固。
恰恰相反,李治可能還在觀望之中。
所以她選擇換一種方式來說。
李治的頭疼讓他昨夜又沒休息好, 思緒有些混沌,好在這并不影響, 他在聽到媚娘提到“百濟”二字的時候, 神思還是稍微清醒了幾分。
“若我沒記錯的話,蘇將軍著人奏報過,他已將百濟國主扶余義慈和他的兩個兒子, 連帶著百濟國中貴族五十多人一并帶著往洛陽趕?”
武媚娘道:“正是。大約就在半個月后了。還來得及為其妥善籌辦。”
李治揉了揉額角。
蘇定方此前的勝利確實是好消息,可惜這消息正遇上了他發病最嚴重的時候, 以至于都沒能及時在朝會上議論。
等他回來了該當重賞才對。
而聽方才皇后的意思,不只是蘇定方要進行嘉獎, 還要讓這場獻俘大會辦得有聲有色。
雖然不可能達到此前那出西域使者長安覲見的地步,卻絕不能讓這些戰俘輕看了大唐,也輕看了陛下!
皇后的理由說得令人信服。
要知道,百濟雖是小國,但國中百姓仍有十幾萬人, 光是在此戰結束之后被蘇定方渡海引入中原的就有一萬兩千多人。
這些百濟貴族中還有一部分要重新帶回邊地, 用于管轄那些百濟平民。
若不讓他們徹底不敢擅動, 誰知道會不會再出現降而后叛的情況。
武媚娘補充道,“如果說蘇將軍帶給他們的是武力震懾, 那么陛下和洛陽帶給他們的就是國力威服了。”
李治聽得點了點頭。
又聽武媚娘接著說道,早前為何高麗國主都被打服了,卻又重新跳反呢?
還不是因為那高麗地處邊陲,乃是區區蕞爾小國,平日里便只知道坐井觀天,還當大唐仍處在那尤需天子親征的開國之時。
那么在百濟這里,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