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想想啊,”李洋又往前了幾步,直接走到了李義府的面前,“陛下將您禁足,肯定是得做的,要不然他面子上掛不住。但直接將您一貶三千里,他也是肯定做不出來的,要不然他的臉面更掛不住。”
“我要是您,我這就給自己找一個臺階下,也給陛下找一個臺階下。”
他雙掌一合,“您看,這不就是兩全其美嗎?”
李義府皺眉,“找個臺階下哪有你說的那么容易。你當朝堂上是你們這些小孩子瞎胡鬧的地方嗎?”
“我怎么就瞎胡鬧了!”李洋大為不滿,直接在地上坐了下來,叫嚷著說道:“當年您能得到陛下的賞識,乃是因為您站對了立場。但現如今武昭儀已成了武皇后,也算是因您的行為才得利,難道不該對您投桃報李一番嗎?”
“陛下或許一時之間還沒法接受您給他惹了麻煩,但只要有人能為您從中緩和搭橋,又有外力在打壓于您,總能對您網開一面的。”
李義府沉吟片刻,過了有一會兒才開口問道:“你是說,請皇后殿下來保一保我?”
這聽起來好像還真有幾分可行。
“那是自然!我猜啊,皇后還得保一保劉仁軌,既然給一個求情是求,兩個求情不也是求嗎?”
李洋沒所謂地接著說道:“再說這求情本身,也不難操作。皇后殿下如今不僅自己地位穩固,還懷有身孕,深得陛下愛重,眼下洛陽加建還需要人手,若是她能將您撈去那頭將功折罪,陛下將您分派到東都去,對外頭也算有個交代了。”
李洋漫不經心地又補充了一句,“您看看,多么簡單的事情!我喝點酒能怎么了?”
還能給父親喝出一條明路來呢。
這話確實不是他自己想出來的,但李洋覺得,以他的口吻說出來,還讓這話更有了一番可信度。
李義府也覺得這其中確有可行之處。
畢竟,除了李洋所說的“投桃報李”之外,好像還有另外一種底氣讓他去做這件事。
皇后殿下沒有外戚勢力可以依靠,若能跟他結個善緣,誰知會不會派上大用處。
他李義府早年間的出身是不大好,只能自己假稱是趙郡李氏出身。但在陛下將他委任為中書令,又對著關東各家表露出親近態度的時候,趙郡李氏出身的給事中李崇德就力保舉薦他加入族譜之中。
被加入族譜的那一刻起,他也多出了一份立足籌碼。
對!他不該繼續盯著陛下這頭。
趁著長安城中隨后的目光不在他的身上,而在蘇定方和阿史那賀魯等人那里,他正好找皇后來求情!
李洋瞧見父親臉上的躍躍欲試,便猜到自己方才提出的建議已經被他采納了。想到之前那些朋友給他出的主意,他連忙又補充了一句。
“您不僅得寫信于皇后,還得將您能起到的作用寫得越大越好!”
不錯!
李義府心中暗忖。
他在陛下面前的不可替代作用,可能已經比之前少了許多。
但……皇后可以用他!
第63章
體驗過廢王立武之時的抉擇和收獲, 李義府在意識到這條出路的那一刻,行動得不是一般的快。
這封向著皇后求情且向她表明自己用處的信,在極短的時間內就已在李義府的手下完成。
他本就是崇文館學士出身, 在李治擔任太子位置的時候還曾經進獻過《承華箴》一文,雖說在文學造詣上不及許敬宗、上官儀等人,要寫一封言辭達意的書信還是沒有什么問題的。
只是當書信寫成的那一刻, 李義府望著面前的信又開始愣神。
李洋作為建議的提出之人,滿心想著盡快解決眼前的麻煩, 在旁催促道:“阿耶,您還在猶豫什么呢?”
“你著什么急!”李義府瞥了他一眼, “你也不想想, 信是寫成了,要如何送去皇后殿下的手中呢?”
等閑的信件要想送到皇后的面前都沒那么容易,何況是一封這樣的信件。
在他已被禁足于府中的時候, 就更難做到了。
他的長子李津,現如今為右司議郎, 次子李洽為率府長史,均已受到了明里暗里的限制。
反倒是李洋素來行事有些混不吝, 又因千牛備身的官職和不少權貴子弟有所往來,還能享有那等宴飲的自由。
李洋旋即就見父親將目光轉向了他。
這目光中不僅有交托重任的意味,還有著幾分打量。
李洋忐忑問道:“您莫非是要讓我去送這封信?”
他現在又忽然覺得,自己提出的這個建議其實有些問題了。
他是肯定不能在此時離開長安前往洛陽的,那么正如父親所思慮的那樣, 要由誰來將這封投誠信交給皇后呢。
可惡, 為何皇后偏巧就在洛陽未曾回返!
但大約是因身處困境之中, 李義府的腦筋轉動得要比平時快得多。
他忽然一把抓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