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說道:“你放心,我不會將你置于險境的,事實上此事對你而言也不難?!?
“我想請你以征詢天文歷法與氣象星軌之事為由,向陛下請托回返長安,拜謁太史局中太史令李淳風,將這封信交到他的手上?!?
她說話之間,將一封信擱在了弘化公主的面前。
信沒有密封。
弘化接過信的時候,還見媚娘示意讓她將其拆開。
這其中的意思很明顯了,媚娘并沒有讓她一無所知辦事的意思。
弘化一邊拆信,一邊隨口接道:“若說我是為了吐谷渾向大唐學習,自太史局處征詢天時之變,倒也說得過去。尋常人還未必能見到那位一心鉆研的太史令,我以吐谷渾王后的身份到訪,卻必能得到對方迎接?!?
“只是為何要找李淳風?這送信一事,也真有……”
真有這般好似箭在弦上的緊迫嗎?
弘化剛欲發問,就見那手中的信紙已在她的面前展開。
其上寫道,媚娘于夜半噩夢,夢見五月雨勢突來,山洪迸發,渭水漲流,禍及萬年宮和其所在岐州。
都說夢有警醒之意,但貿然告知于陛下,又多有不妥。
她想到,李淳風乃是岐州人士,對此地的地理水文應當更為熟識,又通曉天文觀測與讖緯之術,想請他對此地的情形做出一番觀測,以確保陛下居處于萬年宮中諸事無礙。
因此事是由昭儀噩夢所起,不便用于太史令前來的理由,請李淳風先憑借手中的天象資料推斷,是否真有暴雨將至,進而引發洪災與山洪,再到實地一看。
但不論他在此事上是否有所發現,這出結果的匯報都務必要快!
能有多快便有多快!
萬年宮中的諸國來使或許會在幾日后盡數離開,但參與萬年宮議事的官員將領宗親、隨侍宮人以及戍衛兵卒,足有數千人之多,山下沿河百姓也以數千戶為計,倘若真有雨水成災,這其中涉及的人命不知凡幾,疏散所需要的時間不是好玩的。
看到這里,弘化公主的面色也不由嚴肅了起來。
這還真是一件天大的事情。
雖說她怎么也沒料到媚娘找上她是因為這樣的要事,也雖然將夢境和現實混為一談多少有點荒謬,但媚娘敢將此事捅到太史令處,必然有她不便言說的理由。
這件事也確實不能通過往來于長安的信件,讓楊夫人去做。
一番盤算下來,在媚娘所能接觸到的人中,由她去做是最為妥當的。
“若此事麻煩……”
“你不必多說了,”弘化本就不是個喜歡糾結太多的人,當機立斷答道:“我這便向陛下奏報回返長安之事,如無意外,最遲明日早晨我便快馬動身。”
她本已在媚娘身上下注,無妨再多做一件事!何況誰知道此事是不是也在幫自己呢?
她拿信而起,倏爾朗然一笑,“你下次干脆點說便是,我又不是不分輕重的人。”
聽到這句回復,武媚娘心中大石終于落了地,“那就有勞弘化了。我會向陛下建議,令薛將軍與你同行,保衛安全?!?
“倘若……屆時太史令有意出行,無需再行往來請示陛下,直接將人帶來萬年宮便是。一應責任由我來擔!”
她既已決定在此事上插手,便絕不給其間任何步驟拖延耽擱的機會。
李淳風馬術如何不太要緊,以薛仁貴的本事,總能把人安穩帶來岐州的!
第20章
自萬年宮折返長安,不似車駕儀仗往來需要多日,以弘化公主這等騎術好手的本事,兼有薛仁貴護衛在側,不過三日多些便已夠了。
打宮城含光門而入的時候,時近正午。
弘化公主伸手扇了扇風,覺得此地比之山中著實要熱上不少,又恰逢今日頭頂烈日,還有些熱力上涌。
按說此時乃是留守長安的各部官員休息之時,但想到此前媚娘格外嚴肅的囑托,和那封信中對于水患的憂慮,她步履未停,直奔位于秘書省與鴻臚客館之間的太史局而去。
唐承隋制,以太史局為觀測天文、撰寫歷法之處。
不過莫要覺得,太史局這種機構有個十人負責觀察氣象,再有十人負責修編歷書也就夠了。
若是算上在此地進學的學生,合計能高達千人。
就算去掉了十數個隨駕往萬年宮去負責記錄和上報黃道吉日的,也還有四位數的人手。
弘化公主領著薛仁貴穿過了太史局門前的一片平房,便見靈臺之前的廊下,天文觀生與負責教習的靈臺郎坐在一處,正在一邊曬著太陽,一邊享用中午的這頓廊下食。
她耳聞風聲掠過,憑借著矯健的身手,下意識地伸手一抓,直接將飛到她面前來的一只毽球給抓在了手里。
眼看那發覺闖禍的天文觀生戰戰兢兢地趨步上前,弘化也沒跟她計較的意思,直接將毽球丟回了對方的手中,“來個能負責的人。”
其實也不用她多提醒,靈臺郎早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