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霞客也在一旁道,“此次來西藏,若是連累小茉出了問題,我也是心中難安。”
程安茉:……
面對兩位老人的“聲討”,程安茉雙手合十,低頭認錯,“我錯了,我以后一定注意。”
蘇軾伸手,原本是想摸一摸程安茉的腦袋,卻半路拐了個彎兒,拍到了她的肩膀上,“那最近兩天你便好好休息。”
程安茉抬頭,幽幽開口,“然后你和徐先生結伴出游?”
被一瞬間說破目的,蘇軾不由得摸了摸自己的胡子,“待你修養好之后,再來尋我們便是。”
程安茉:……
“好啦,別擔心了。”一旁的荀芝被這三人的反應笑得樂不可支,“也不差這么一天兩天的,老蘇,正好趁著這段時間,說說你們想去那兒,我好給你們參謀參謀,規劃一下路線。”
從醫院離開后,程安茉幾人來到了荀芝在西藏的住處,那是一座典型的西藏民居,朝南而建,墻壁厚重,窗戶偏小,這樣的設計可以讓房屋有更高的保暖性。
房子整體東西向長,而南北進深短,之所以會這樣設計,其實也是為了能夠讓房屋的大部分地方能夠曬到太陽。
而且房子內部的房間也基本上是這樣的格局,東西長度長,而南北進深短。因為進深越大,房間內部的溫度就越低。
所以,朝陽的一面基本上是用來住人的,而背陽的部分,一般用來作為庫房,存儲食物或者其他的雜物等等。
各地的傳統民居基本上都和當地的氣候息息相關,西藏亦不外如是。
氣候影響了房屋的結構,而房屋的結構也會影響到家具的布局,而根據家具的布局,又形成了一套適合藏地居民的生活方式。
進入房子后,程安茉看著處處透著藏族風格的家具陳設,地毯窗簾等等,心里難免好奇起荀芝這些年的經歷來。
而更讓程安茉覺得巧的是,她們兩個人的再次相遇,竟然是因為蘇軾。
這種感覺十分奇妙。
雖然程安茉一直覺得,自己既然將蘇軾他們從古代召喚而來,本身就應該對他們負責,但……在不知不覺間,他們也逐漸在現代社會站穩了腳跟呢。
該說什么呢?
程安茉端起茶盞,喝了一口醇厚的酥油茶,默默想著,或許是因為,大佬不管去了哪兒都是大佬吧?
荀芝給幾人倒好酥油茶后,又端上了許多的點心,有藏族的傳統點心,也有很多程安茉熟悉的。
“雖然說現在物流很發達,但是到西藏的運費可不便宜。”荀芝嘆了一口氣,“除了這一點,我覺得這邊還是挺適合我的。”
程安茉放下茶盞,好奇地問道,“對了,之前一直沒問,你和蘇先生,是怎么交上朋友的?”
荀芝攤了攤手,“我一開始是負責老蘇第一本文集的插畫和封設的,結果我都交稿了,對方和我說,稿子不用了,但是稿費還是給我打過來了。”
“我當時就好奇,到底是誰啊,能讓那個摳門的編輯連著約兩次稿件?我的報價可不便宜。”
“然后,我就看到了老蘇的字和畫。”荀芝做了個攤手的動作,“我甘拜下風。”
蘇軾搖了搖頭,“荀小友畫工卓越,色彩堪稱一絕。”
荀芝捂了捂自己的臉,“哎呀媽呀,老蘇你再夸下去我可就當真了啊!”
蘇軾撫恤而笑,“我方才所言,皆出自真心。”
幾人聊著的時候,程安茉看到徐霞客不由自主地走到了窗戶旁邊。
荀芝沒有對現在住的這所民居進行太大的改造,從程安茉的角度,其實看不太到外面的景色。
只是看徐霞客那專注的神情,程安茉也好奇了起來,到底是什么樣的景色,讓徐霞客如此專注?
她悄然起身,腳步輕輕地來到了窗前。
驀得,她整個人瞬間停在了原地。
從窗戶外看出去,是覆蓋著白雪的遠山,天空湛藍,彩色的經幡在遠處廢物,為這蒼涼的大地帶來了一抹暖色。
荀芝不知道什么時候也來到了窗邊,“當初看房子的時候,我一眼便看中了這里,當心里有郁氣的時候,就會來這里看看。”
“即使這樣的風景我已經看過了無數遍,但是每一天,當我不經意抬頭的時候,總還是能夠看到一些區別來。”
末了,荀芝道,“不過你們來的不是時候,夏天的顏色會更加濃烈一些。”
“難怪蘇先生說你色彩卓絕。”程安茉喃喃,“每天看到的是這樣的景色,對色彩的捕捉也會更加敏銳吧?”
“嗯——”荀芝抱臂思考了一會兒,“我覺得,或許也是因為我在色彩上也有天賦?哈哈哈,開玩笑的!”
“徐先生。”荀芝看向一旁的徐霞客,“我聽老蘇說,你想去長江源頭看看?”
徐霞客點頭,“是的。”
“來之前,我查過一些資料。”徐霞客的聲音有些許激動,“根據1978年的考察,當時認證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