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在想,以后土默特小部落的生活能跟這里一樣嗎?繁榮昌盛,人丁興旺,大概是不能比的,畢竟他們現在剛解決完溫飽的問題,連挖個渠都要年的時間去完成。
這里給了姜青禾極大的沖擊,她的心里充斥著雜亂的想法,來的一路上她的眼睛幾乎從所有的鋪子面前瞟過,然后看到感興趣的,又仔仔細細地看了會兒。
不得不說,這座各民族來來往往的城池,也給了她其他的東西,比如更寬的眼界,更多的想法。
讓她能更好地規劃,草原以后的路要怎么走。
第152章 遠大志向
這座在漢民嘴里的蒙藏邊城, 蒙人叫它滿都拉圖,意思是興旺之地,也有的人會稱呼它為瑪尼圖,是誦讀佛經的地方, 在藏民嘴里則為德格, 善地的意思。
而不管哪種稱呼, 都掩蓋不了這是個富饒的地方。
姜青禾一行人隨意在這個邊城的巷道里走著,這里除了充斥著各種不同的語言外,還有牛馬的糞便,以及牲畜的嘶鳴。
畢竟這里擁有著最多的牛羊馬,為此還有專門的馬市來出售馬匹, 路邊隨處可見的鐵匠,在叮叮哐哐鑿鐵造鐵掌。
旁邊相鄰的鋪子里是嘴里咬著釘子, 手里握一柄羊角榔頭的掌匠, 徒弟抓牢馬的腳蹄子, 他用另一只手拿著的鐵氈子敲上去, 迅速把釘子掰歪, 腳掌釘好。
再不遠處就有間隔的獸醫鋪,不管是牛, 又或是馬和羊牽來都能看, 有著跟藥鋪那一溜擺開的藥柜, 獸醫一瞅往里報幾味藥, 有伙計去抓藥, 再有另一個伙計去熬藥。
熬好晾涼后,把鉆了孔的牛角塞到牲畜嘴里, 讓藥灌進去。
由于牽著牛來看病的是蒙古牧民,所以姜青禾還跟他搭了幾句話, 問他這牛生的什么病,都能看好不?
牧民說:“看不好他不要在這待了,就是這家看不好,還有十來家能治,不愁的。”
他指著這條小巷,說兩邊都是給牲畜看病的,蒙藏漢三種人開的,每個人治病的法子不同,但很管用。
當然如果不管用咋辦,轉到另一條巷子口那,有屠宰的地方,剝皮剁肉都行,它旁邊就是熟皮子的地方,熟好的皮子可以轉到毛毛匠那,她能做靴做襖子。
完全形成了一條完整的產業鏈。
姜青禾已經在這里轉了一個時辰差不多,她此時由之前的震驚,轉到深深的羨慕。她蹲在一旁看獸醫給馬瞧病,小聲對徐禎說:“你說要是草場也有這些鋪子,那可多好。”
撇開牛馬不說,光是羊一個月就有不少大病小病的,有些牧民能處理,有些則要巴圖爾去看,有時候處理一頭羊的病就得小半天功夫,要是另外再來幾頭出問題的羊,那簡直分身乏術。
所以今年損失的十頭成羊,基本是生了急病沒法及時醫治沒的。而看到這里很成熟的一套流程,她又怎么能不羨慕。
甚至她臉皮挺厚地問獸醫,“叔,你們要是挪個窩去其他地方常待的話,一年要多少銀錢啊?”
那個操著濃重方言的獸醫挑著那草料,瞥了眼她,“你們是哪的?那地方比這還好不?一年能賺個百兩銀子不?”
姜青禾被他的三連問打擊到了,接連搖搖頭,獸醫把挑好的草料放在竹簸箕上,他笑了聲,“那你問啥,就算你一年有百兩銀子俺也不去,俺在這活得好好的,歇了工出門就能吃上面,打一壺小酒配大肉,做啥要出去。”
“你要是想來俺們這也簡單,帶著你的戶籍上衙門轉嘛,要不就在這里做點小生意,一年交點稅也成。”
姜青禾笑著拒絕了,她懂人家難離這樣的好地方,可她的根在那,她有錢并不是為了逃離貧瘠的土壤。
她不會來這里定居的,當然別人也不會為了一點錢就轉到另一個地方去。
所以當第三個蒙醫拒絕她時,姜青禾也明白他們的選擇。
第三個蒙醫是個頭發花白,帶著頂氈帽的老頭,他說話并不如前面兩個那么犀利,前面兩個年輕的蒙醫直接說她要去見見薩滿驅鬼,誰會愿意去希日塔拉。
在他們的眼里沒有平西草原這個稱呼,只有希日塔拉,意為黃花草原,而生滿黃花苜蓿的草原并不是富饒的草原,他們很不喜歡只有一種草,養不活牛羊的草原。
所以當姜青禾一提起,他們就激動地拒絕了,最后幾人不歡而散。
而這個老蒙醫卻很和藹,“希日塔拉是個很不錯的地方,要是額再年輕點,額會去的。”
“但是那里路難走,草除了希日(黃花)外,別的也沒有太多,而治病要有很多的草藥。”
老蒙醫擺弄著手里的地錦草,姜青禾不肯放棄,她也做過一些草藥的功課,她想跟蒙醫套近乎,就說道:“這是瑪拉干札拉嘎額布蘇?”
這個名字實在是長,她跟著胡吉奶奶念這個的時候,總不太記得住。
老蒙醫頗有些驚訝地看著她,“你認識?這是額在你們中原人的手上買的,你們希日塔拉也有?”